一个矫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办法。

多实际接触生活,校门口的文具全部调查一遍价格,问老板每天的工作。打听租金和水电。
去本地最大的批发市场,看每样东西的价格。
用简单的加减乘除算算成本和利润,算算一天要做多少事情可以回本。

这么一趟跑下来花了多久,算了多久的账。
现实生活不如小说精彩,甚至乏味苦闷重复,但现实比小说可贵。

问问自家父母一个月收入多少,这个收入是什么时候达到的,父母又是什么背景,查一下当年怎么过来的。每个月开支是多少,有没有办法降低,比如尝试注意水电,下个月能否降低100块。

直到18岁,都在做题,学所谓的“知识”,培养所谓的“本分”,问题是,这些都是“成人”路上顺便做的事,不是一个核心要做的事儿。

现在的小朋友,我最不满意的是,互联网让他们看到了全世界全国最好的那么一撮东西,这种体验被放大,而忽视了平凡常见事物的可贵。

@lucyli 说实话, 感觉现在真正喜欢看书的也没有多少人……

@purplemacaroon 以前我赞同,现在我觉得,主要是书不够吸引人……

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节奏,老书是经典啊。问题,阳光地下没有新鲜事,好多内容,内核差不多。但我不是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的,我少了那么点代入。

好的文本,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欣赏好书也是有门槛的,没有对应的基础吧,也品不出个啥……(高中的我vs 现在的我 读鲁迅)

现代改用什么了,改用微信长文和视频。
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不管他是书还是视频……

而且现在咱们面临啥……以前上班八小时可以养家,现在?得997吧……

@lucyli 唔……其实现在也有好书,而且以前的经典也不是不能读,只是需要投入更多去了解信息。而且说实话,有一些老书即使到现在看起来也是能有代入感的,书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说,管理类,历史类,工具书类。只是看个人愿不愿意花时间了。
而且相比书本身的质量,从我自身来说现在的短视频的流行才是对读书这件事伤害更大,短视频不需要动脑只要一个一个划过,不知不觉就过一两个小时。但每一个短视频时长最长几分钟,这让人的注意力其实是在不断的被打断。我曾经在刷过一个月抖音之后发现看书无法专注,总是想干别的,是硬撑着要求自己必须在路上用来看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有所改善。
书这东西是可以挖掘的,更多是看个人愿不愿意投入时间。但书也不是必选项,只是看书是在行万里路完另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吧。

@purplemacaroon 书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方式(暴露俺穷人的身份)

但是相对来说,没有亲身经验那么深刻和感悟较多。我以前很喜欢推崇读书,那是因为那是我为数不多18岁以前的消遣。

而且读书千万,不如自走一遍。认识3000来个常用汉字,认知正常,理解就不是什么难事,而是“知行合一”,以前我有个误解,知道和行为1:1的比重,后面发现不是的,但凡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含金量的东西,知:行 至少是1:30 。有些至少是1:100。

现在的问题是我自己都天天看视频看小说,我就会转向认为年轻人得关注真实的生活,旅游这种成本高,我一般不推荐。
多观察,和人攀谈,多去菜市场,KTV,酒吧都行,多去感悟。这些开销又不大……

抖音这个当然是杀手……俺都是在B站看人看抖音……什么不心动挑战一类的。
B站,youtube就未必,因为肯定有人以自己专业的角度做他觉得“有意义/有用”的东西。

比如我最近看的时尚b站号:ahalolo ,有些甚至看了几遍,引起了我的兴趣……而且确实学到一定知识。😂有些有道理的还改变了我的认知,人上年纪最怕什么,怕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怕故步自封。

真矛盾。

Follow

@lucyli
唔。。。我也赞同行走会获得更多切身的实际的体会,但是一方面是资金上的支持(俺也穷),另一方面是性格上的缺陷(轻微社恐,更想自己玩的好,和身边几个好朋友一起开心),通过读书来获得视野的扩大,以及发现更多不一样的声音。
视频相比文字来说,文字更容易回查,而视频除了不方便回查,还有是更容易忘记(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 :ac_classic10:
也是看个人喜欢好吧,反正我现在是视频也看,边看边玩,书也读(时间够长,书足够吸引我想看下去),至于出去的话……唔……也许从网上的兴趣圈子里发现有意思的人形成连接会更符合我的习惯 :ac_classic10:
以上纯属个人向内容,就这样啦~~

· · Web · 1 · 0 · 0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