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虽然我们组已经独立出来了,但是但凡碰到产品开发的需求,我都有跟老板说,我合作不了,我走的冲动。

今天同事过生日,被叫进去偷偷吃蛋糕。出来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大度。假如我是那个不被叫进去的,心里是会觉得硌应的……所以以后不能随便说别人小心眼儿了,自己心眼都没大到哪儿去。

提醒自己: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开始学到一些有关计划,休假的词,包括将来时态.今天有点上头……不光生词多,还有要习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계획 计划
곧 马上
연휴 连休
올해 今年
여행 旅游
떠나다 离开,前往

这次连休会和朋友们开派对
이번 연휴에 친구들이랑 파티를 할 거예요.

@lily 地产大佬还在搞建房子的机器人,说未来要用机器人取代建筑工人。 :ac_classic22:

@PigeonAdultman 北儿京儿人儿……求不要这样 :ac_classic10: 北京人的儿话音到不了这个程度,这么说话舌头会打结的。
再推荐一种北京的传统烤肉——炙子烤肉,其实我第一次吃还是别人推荐给我的,但吃上就爱上这口了,还想再吃。

@PigeonAdultman 话是这样,只是私心上总觉得拥有了对方,两个人应该是紧紧抱在一起的感觉。如果分开,胸口会变的虚无。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可能无话不谈,或者说也许失去的不是人本身,而是习惯和情感的投放地吧。。。

现在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尊重规则和流程的大环境,当然也可能是我这个人没有强硬到要求别人遵守规则的程度上 :ac_classic10:

开发妹子提辞职了。。。SB男们成功了,终于把干活的孩子给呆恶心,决定离开了。

互联网没有性别对立 ≈ 互联网没有女性视角

@PigeonAdultman 之前看有人做过一次评测,去北京各大酒店去吃下午茶(还是早茶,记不清了),结果是几乎全军覆没,除了好看😂 。

@mao 兼职是签了协议的,而是是从公司走到个人卡上

寫文章的時候順手寫了一句「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結果我的德國朋友幫我proofread的時候順手寫了句評語:「在哪說的?」

然後我才發現莎士比亞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luxun:

「在作者陈昌春看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半是一件披着舶来品外衣的山寨货。据他推测,导致这句伪英谚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源头之一很可能是《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为了讲解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的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书的编者引用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个句子本身没有出现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捆绑式推销”,使这句名言既扬名海外,又遍布海内。」

sohu.com/a/368054400_260616

给到这个APP太混蛋太流氓了。公司餐补全发到这个APP上,之前还能点外卖,现在不让点了,只能用来买别的东西。所以这上的钱是我的,我却不能自由花,真的是呵呵了。

今天才知道,兼职费用在每个月超过800元的部分要扣20%的税,凭啥!
800元连每月最低工资的一半都不到!凭本事多赚100块,要交出去20块!

迟到大户被这次工资数额刺激到了……

RadioLab 有一期探讨 attachment,有两则很妙的故事。

第一位被采访对象就有些不一般,他十几年来视若珍宝的是一枚蛋,而且是已经变质复活节巧克力彩蛋。记者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神神秘秘地从卧室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盒子里装着的就是那颗蛋,安稳地躺在暗色的天鹅绒衬里中。盒子一打开,采访对象的眼睛就忽地亮了,他突然和记者说起一件事。前不久家里失火,慌乱中,他下意识地抱起枕边的这个盒子就往外跑,事后想想,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诧异之余,记者问起这枚彩蛋背后的故事。原来,彩蛋的主人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搬了好几次家,辗转了好几所学校。所以他成了那个永远的透明人,插班生。一年复活节前夕,他却意外收到了一生中第一次家庭派对的邀请。虽然很忐忑,他还是赴约了,派对结束时,邀请他的同学递给他一个盒子,说是送给他的礼物。他打开一开,盒子里躺着一枚普普通通的彩蛋,闪烁着些许廉价的光,却包裹着他内心深处不肯消散的“固执的甜”。

第二则故事更加离奇。爆料者称,自己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居然有一处私宅,里面藏有几千封陌生人的信件。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来信虽然寄到父亲的私宅,但没有一封信的称呼是父亲的名字麦克。确切的说,他们的通信对象都是女性,比如曼迪,芭芭拉之类的。这些信是父亲盗窃的吗?但为什么地址却是父亲的住址?该男子感到很困惑,便请节目组帮他调查个中原委。

几个月后,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原来爆料者的父亲麦克年轻时是个潦倒的作家,一直苦于自己的文字无处付梓。后来他发现,小报上的情感专栏格外受欢迎。于是,他也开始写情感小品,碰运气。无奈依旧石沉大海。后来他突发奇想,把稿件上自己的名字改成女性的名字,其他原封不动地投出去。不料这一招居然奏效,麦克很快收到回音。从此,他便以女性的笔名在各种报刊上为善男信女指点迷津。再后来,他还嫌不过瘾,开始以女性的口吻在报刊的征友栏广发告示。但凡有人垂询,他就开始在信中塑造一个弱女子形象:身世悲惨且与世界格格不入。

他的这一伎俩看来很成功,家中几千封信件就是明证,其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几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年间,他并没有骗取多少钱财,也没有和任何人在现实中见面。他只是在来往信件中精心地塑造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倾听普通人的琐碎日常。也许,他笔耕不辍的动力是身为一个写作者的成就感和被需要。

几周后节目组收到两封来信。

一封来自彩蛋先生。节目播出后,很多媒体联系到他,希望挖掘更多他和彩蛋的故事。但不幸的是,他的老家最近遭遇了一次飓风,自己的屋子变成一片废墟,而那只彩蛋也不翼而飞,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他突然感到惶恐,成天魂不守舍。他的妻子心疼他,从网上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彩蛋,好应付记者的采访。他第一眼瞥见这枚蛋,竟然大叫了一声,然后狠狠地把它砸进垃圾桶。

另一封来自一位匿名读者。他声称和一位叫梅丽莎的笔友保持十年的通信,直到最近听了节目,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灵魂挚友居然和麦克是一个人。他给节目组写信,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样荒诞的现实。朋友们说,他应该感到愤怒,甚至向麦克的儿子索赔。但是他心里更多的却是感激,因为他之所以能从肥胖症带来的自卑情结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梅丽莎(麦克?)的鼓励。他说,“就算一切都是假的,我就当用十年时间读了一部小说,一部绝顶好的小说。这样不算过分吧?”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