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矫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办法。
多实际接触生活,校门口的文具全部调查一遍价格,问老板每天的工作。打听租金和水电。
去本地最大的批发市场,看每样东西的价格。
用简单的加减乘除算算成本和利润,算算一天要做多少事情可以回本。
这么一趟跑下来花了多久,算了多久的账。
现实生活不如小说精彩,甚至乏味苦闷重复,但现实比小说可贵。
问问自家父母一个月收入多少,这个收入是什么时候达到的,父母又是什么背景,查一下当年怎么过来的。每个月开支是多少,有没有办法降低,比如尝试注意水电,下个月能否降低100块。
直到18岁,都在做题,学所谓的“知识”,培养所谓的“本分”,问题是,这些都是“成人”路上顺便做的事,不是一个核心要做的事儿。
现在的小朋友,我最不满意的是,互联网让他们看到了全世界全国最好的那么一撮东西,这种体验被放大,而忽视了平凡常见事物的可贵。
@lucyli 说实话, 感觉现在真正喜欢看书的也没有多少人……
@purplemacaroon 以前我赞同,现在我觉得,主要是书不够吸引人……
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节奏,老书是经典啊。问题,阳光地下没有新鲜事,好多内容,内核差不多。但我不是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的,我少了那么点代入。
好的文本,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欣赏好书也是有门槛的,没有对应的基础吧,也品不出个啥……(高中的我vs 现在的我 读鲁迅)
现代改用什么了,改用微信长文和视频。
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不管他是书还是视频……
而且现在咱们面临啥……以前上班八小时可以养家,现在?得997吧……
@lucyli 唔……其实现在也有好书,而且以前的经典也不是不能读,只是需要投入更多去了解信息。而且说实话,有一些老书即使到现在看起来也是能有代入感的,书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说,管理类,历史类,工具书类。只是看个人愿不愿意花时间了。
而且相比书本身的质量,从我自身来说现在的短视频的流行才是对读书这件事伤害更大,短视频不需要动脑只要一个一个划过,不知不觉就过一两个小时。但每一个短视频时长最长几分钟,这让人的注意力其实是在不断的被打断。我曾经在刷过一个月抖音之后发现看书无法专注,总是想干别的,是硬撑着要求自己必须在路上用来看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有所改善。
书这东西是可以挖掘的,更多是看个人愿不愿意投入时间。但书也不是必选项,只是看书是在行万里路完另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吧。
@lucyli 哈哈哈哈,好的!
@purplemacaroon 好的,愉快的吹水时间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