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的星舰昨天试飞,完成任务后成功着陆了。比预计的要晚,不过总算成功了,值得庆贺。
SpaceX 挺有意思的,据说是马斯克外行指导内行,互联网思维,或者说商业思维运营的。而且很高调。
使用工业级或民用级代替航天级零件设备。采用更便宜的材料。采用成熟小型设备集群代替昂贵高性能大型设备。还删除了一些保证可靠的冗余设计。虽然这些都提升了故障率,毕竟是性价比产品,但降低了很多成本
使用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方法,以飞代试。因为足够便宜,而且流水线生产,炸了不是很心疼。
论坛上火箭话题不多,或者说没什么热度。有关 SpaceX 的新闻有些评论还会扯到马斯克政治立场去,比如 J 。不愧是网红马斯克,啥都能掺和一下,到处站队招人恨。。虽然航天本来对大部分人确实也没什么吸引力就是了。
@mao 生产力不同的视角差异很难解释马斯克火箭一系列操作吧。他们做了很多来减少成本,然后有了廉价而可供试验的火箭。不过生产力,科技水平高确实提供了更多选择。
材料用的是比较重的不锈钢,因成本问题放弃碳纤维复合。还是特斯拉同款供货厂家,降低成本。设计时就考虑复用零件,流水线生产。搭载的计算机,用的是民用芯片。简化设计的发动机。为了减一点重量,甚至都没有涂漆。。
按照科研的想法,载人用途火箭用点好的,高可靠的,但是很贵的设备,特殊需要定制的零件,问题不大。纳税人掏钱就是了。先造一个试验机型,多次验证,然后优化。性能指标复合预期后,考虑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之类的。马斯克这里得先算算白痴指数,看看能不能复用零件,会增加多少成本,有没有必要。能不用专业零件设备就不用。
@mao 现在大多讲实用主义,也不区分优劣,啥好用就用啥了。直接看最后结果。spacex 不这么搞,他之前也活不下去。另一方面,美国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探索宇宙从各种角度都差的很远,动力也不足。这比大航海困难的多。现在只有个木筏这种感觉。
@kkbt 确实,可能科研路子有更多政治或者舆论影响范围要考虑,而商业航天则只需要保证利润。
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两种思路其实很难讲优劣,因为当星舰真的出现载人失事的时候,大众和资本到底会怎么看这一结果。并且严格来说,人类其实并没有做好探索宇宙的准备——每一次失败都会被看的很沉重,远比地上或者小型航天器事故更为沉重(当然,这是大众视角,至于业内的事故分析和后续改进,我不知道到底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