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c_fl
我个人是对做到哪一步上有不同看法:
到底是 “作者发表了逆天言论,我就不买”,还是“因为作者发表了逆天言论,所以谁买我切割谁,并且为了打击销量,我还会去主动刷差评,甚至可以直接人身攻击,乃至于打擦边球式造谣”
@literalkernel 看着是...内存炸了?
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乍一看,是女的本科录取率比男性多,且比例非常惊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升学来获取阶级跃升的可能,与性别是强相关的——女性可以通过婚姻提升自己的阶级,而男性则是打工创业。所以是否上本科,不仅仅是智力或者说学业水平上的事情,更多的其实是基于利益的选择——如果读四年书出来挣不了更多的钱,那为什么不早出来工作呢?还能给家里剩下四年的工作费。
但中国的文科,坏就坏在搞文字,搞浮在空中的理论的人太多了,落到实际调查的人太少了。以至于我都找不到可以支撑我论点的论文。
知网和万方我都搜了一下,就这么点,知网的那几篇摘要我都看了,没有一篇跟性别有关
这都没发愉快的键政了/叹气
刷到一条推震惊到我了,22年高考本科录取女男比例已经达到惊人的 17 : 10 了
本来以为是假的毕竟这个数字也太悬殊了,结果多搜了几下,居然是真的,就挂在教育局上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2/quanguo/202401/t20240110_1099516.html ,就是这么悬殊
而且这个数据还是建立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男比女多将近10%和父权社会持续的对女性的打压的情况下。这下不得不说女性确实显著的更聪明了
@mashiro 哈哈哈哈哈哈哈草
@nayuki_leung 因为关系是双向的,只靠一方是没法维系一段关系的。不管是友情或者其他什么关系,只要不是利益驱动的关系,就一直需要两个人来维护,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人更主动,另一个人迎合ta,但另一个人总归是需要做出一些的:或是关心对方的近况,让对方感受到关心,或是包容对方的各种缺点,让对方感到满足。
如果想感受到被呵护的话?可以找那种“骑士型人格”?他们需要的是被需要,被崇拜,被认可的感觉。当他们主动的时候,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就大致OK了
Chrome真的好抽象……
对于同样的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
Firefox调用的是系统的位置服务
Chrome干啥,它直接往www.googleapis.com发请求获取IP位置
我要是开代理吧,它就是新加坡(节点位置)(也是图片上演示的)的天气
我要是不开吧,这个域名无法连接没法获取地理位置,就没法获取天气(在没有指明位置的情况下)
RE: https://social.a2x.pub/notes/9unvb6d9srp7067g
@BlueObserver 砍价意味着不被认可,即对方不认可物品的价值,可能你把这种行为当成了对你定价的不认可,进而认为是对你眼光的不认可。而赠送的话,对方不收只有对方不想要这一种可能。
但其实中国南方的市场文化,砍价是很常见的——买家会怀疑卖家是不是有多赚钱的想法,给出的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而卖家则需要将货物尽快出手,因此也会考虑适当抬高价格后,在砍价过程中适当减价,以此满足买家的心理。所以南方的不少人,已经习惯于砍价,甚至可以说把这种行为融入日常了
我个人是不习惯于砍价的,我是直接去看物品的各种性能和报价,不合理我直接走人,问价砍价对我来说太浪费时间了。你可能是日常在买卖的时候接触我这种人比较多,所以对砍价不习惯。
@mammonyan 辱女就辱女吧。胖猫事件我一直以为官方不会下场的,毕竟不起诉就是最大的表态。但是官方下场+大媒体带翻转的节奏,我就知道,性别对立已经快上升到战争的程度了,这玩意是你死我活的,一定要分出个胜负的/摊手
@[email protected] 大佬请收下我的膝盖...
我在华为外包,一年很省着花(每个月除了吃饭住宿,衣服杂项和零花加一起不超过2k)也就攒到了六位数,但我天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一周六天/瘫
账号和产出的话,我个人是建议将不同类型的产出分开到不同的账户。
虽然说一个人有很多面,但是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很多网友(更严谨的说网络访客?)而言,他们很难通过一条条片段的文字认识到“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如果不同内容杂糅在一个账号内发,很容易造成阅读者的混乱“啊?ta是这样的人吗?ta发的xx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发各种嘟文,朋友圈,又或者是其他的内容,本质上还是希望别人能看到,能和我探讨,所以我会尽力避免这种混乱——朋友全就发发日常,比如地铁广告有多sb(鼓励加班),长毛象这里就搞一搞黄色和极端政治言论(逃),以后有空了去b站投稿,详细论述一下我的一些政治观点和行为逻辑。目前而言感觉还不错?
个人感情的碎碎念
关于我和之前记录的那个妹子的事,有空再写吧。目前只想记录一下,当下的心态
她对我而言,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妹妹,或者是只会跟着我的追随者了,她开始想占据主导地位。对我而言,我其实是乐于见到这一幕的。
但同时,令我难以忍受的是,她并没有与我平等交流的自觉,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往往消解于她对于她当下状态的解释中。
我是个很古板的人,我一直觉得恋爱只需要谈一次就好,每一次恋爱最好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所以当我发现我与她的不同时,我面对她的表白退缩了。虽然事后有解释,不过很显然她没听进去。
现在,我想扭转她对我的印象,但目前来看是无用功——她还是会回我的消息,还是会照顾我的感情,但我一旦发出邀约,不管是约她出来也好,还是想把某个事情讲清楚也好,她就会退缩
其实,我早就在心里做好了断了
angela,退缩于逃避是没用的,不去面对的话,两个人只会越来越痛苦
@Hokori 这事阿B经常干,像亮剑也是到期了就不续了
如果是真的,那我真的考虑带扳手出门了...
不管是接线员,民警,业务水平都太差劲了,我觉得直接吃一个通报批评加记过都不奇怪
建议直接去找市局电话,然后从市局和12345进行投诉,不管是接警对话中的不专业性(对地理位置不清楚),还是对诉求的不清楚(又或者是麻痹大意?这玩意更严重),还是民警的现场处置:要求被威胁对象离开自身觉得安全的环境,要求报警人对威胁对象公开自身的个人信息,要求撤销投诉,对有前科的对象没有警戒处理(讲道理监狱里面很折磨人,出来之后还这么大戾气,真没问题?),以及现场处理不好就威胁双方拉去派出所了解(这玩意咋说呢...程序上没问题,但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
总之,肯定要投诉,如果出现和稀泥,那我以后去北方真的要带钝器出门了...
哥们刚被司机威胁尾随了
@ayalove 每次看美妆修复视频,总能看到歌剧魅影被烤化了/笑
@lhc_fl 因为主流“舆论”和事实本来就不是同一种东西
“舆论”会说,男生要让着女生,因为男生力气大
“舆论”会说,女生后劲小,高中适合学文科
“舆论”会说,结婚之后,男的要挣钱,女的要顾家
“舆论”还会放大各种常见情况,把常见情况描述成一种必然:
男性就是强壮,他们天生强大,不需要温柔对待,也没有细腻的情感,擅长于做纯粹的理性判断。
女性就是温柔,她们天生擅长共情,需要被温柔对待,能够用细腻的情感来抚慰他人,擅长于情感方面的事务。
这种认知你很难说它是对是错,因为哪怕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试图证伪或证明它的时候,这一过程本身,就会受到我们自身认知的影响。
所以这跟集体认同感有关吗?我认为有,但关系不大。
更多的是一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但我们既没办法知道扭曲的程度,也没办法知道扭曲的方向(成本太高,也没办法准确无误的统计和分析),而且我们必须要使用这种认知——打工人在时间,空间,以及精力上,都被剥削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人,也没办法去分析ta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个坐在你旁边的同事,每天就是敲代码,跟上级沟通进度和目标,以及询问周边的人各种编程上的技巧。你怎么确认ta的政治立场呢?直接询问的话,ta大概率会把你当成老板或者HR的内鬼,用来确认“员工忠诚度”,然后戒备拉满,用各种车轱辘话来应付你
如果加入圈子,当圈子里面的人分享ta的经历时,你怎么确认时正确还是错误的?你怎么知道你没有把这条信息纳入认知中去?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没办法做到的事
不是看到那个“男生被送4070爆哭”的那张图我都想不起来这些尘封的记忆
小学的时候其实无论是被看作“男生动画”还是“女生动画”的动画片,其实都是男女生都看的。那么为什么都选择性遗忘了这些呢?因为敢于说自己喜欢看被分类到“异性”的动画片的人会被嘲笑和孤立啊。而事实就是当时班上有不少男生也看巴拉拉小魔仙,然后在讨论的时候被嘲笑“你这么看这个”
当时我们班上最大的军迷是个女生,她家里不知道多少模型 军棋 杂志,画枪械和军服水平也特别高,当时小学生玩纸上的游戏都会找她来画枪。但我不知道那些人长大以后是否会选择性遗忘这段记忆,然后选择更流行的叙事:“这帮‘集美’也会玩游戏?怕不是steam都不会下载吧”。虽然我没见过几个不会下steam的女性,却在军训的男教官电脑上看到了“steam游戏中心”
所以我真的特别特别讨厌“在路上看到一个笔直的树枝 高兴得大叫起来 女生根本就不能理解吧 男人的浪漫”“女友送了4090 我愿拜为义父” 这种蠢的恶心的叙事,特别特别讨厌。 我实在没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喜欢抹杀人的个性而宣扬不符合事实的“共性”,然后获取一种很虚伪的集体认同感。
发发牢骚
关注的人睿评了这件事,那我也锐评一下
本来治安事件就具有随机性,只不过说外国人特权这玩意是历史残留(招商引资时期的特产),不能把两者叠加在一起。
是,是有什么老外丢了东西光速找回,献血用血调理上面外国人免费优先,但是大街上被人刀了这事,真的能分国籍?你是外国人就不被刀?
至于后面什么台湾人展示艺术作品被带走,“外交部睁眼说瞎话”,就更难评价了。中国搞明面的文化管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天天在叫唤?美国也搞啊,只不过是隐性的,要不服的话跑美国去支持巴勒斯坦呗,看看会不会被大卡车创死。
说外交部瞎讲就更搞笑了,有人关注,就出来发个回应,这不常规操作吗?经济下行叠加减员增效,确实是会造成治安管理的混乱以及时空上管辖的缺失,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安全神话的破灭。只要还能做到事后处罚,还是禁刀禁枪,中国的治安就差不到哪去。
这种傻逼以后不发出来了,回头做了视频发到b站上去,
RE: https://me.ns.ci/users/xiyiweichang/statuses/112615422806087382
@darkpi 好久没吃烤肉了...(捏捏自己的小肚子然后叹了口气,滚去运动了)
刚刚回归,容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