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nyancatflies @yisheng 可能确实有不同,但是中英文内容都在消失。我上面内容也是补充了一下文中说法,比如半年可见原因。

就马云这个例子,按文中说法就可以解释,应该经济因素主导。服务器关闭失效。数据可能还在,有备份什么的,只是网上找不到了。

像新浪有个微博,公司还在,还能看到很老的新闻资讯。即使如此,其中一些链接也失效了。如果未来有某个软件取代了微博,新浪公司倒闭,服务器关闭后,中文互联网可能会消失很多内容。

今日头条除了相关软件,互联网也索引不到。一些公司,个人或组织发布的新闻资讯网站,公司倒闭,服务器关闭,就消失了。

审查因素来看,马云应该不至于。

---

这个版权内容在互联网上消失,实际效果和仅半年可见差不多呀。数据当然还在,只是看不到了。扩大一下概念,版权和著作权等等,影响范围很大。比如商业作品, NBA 直播版权,每年春晚视频,不允许转载的视频,不允许转载的文章,付费知识,付费小说,不允许分流的游戏模组等等。很多转载之后不是那么合法,或者符合公德。

此外非法内容,不止是版权,例如 pornhub 前几年就删除了不少视频。再有就是极端言论,例如纳粹相关内容。

数据也都在,只是搜索引擎搜不到,或者网络上找不到。

@eallion 还有举报制度。有的人真是看到一点不适的内容就举报了。
就像肖战粉丝举报腐文平台;饭圈或是什么小组搞集体举报活动;女权主义者举报反对言论;xxn 或游戏同行举报擦边游戏。

本来有很多东西就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再一举报,出台个什么整治活动,就全都无了。

甚至前几天我看有人给QQ邮箱打差评的原因,就是那个人被网暴,有人发骂他的邮件,但是他不能举报 :)

@eallion 微信公众号由于体量等原因,管的还是挺严的。
敏感内容,容易引起舆论内容,散播谣言,吃人血馒头等有些直接封号。
这篇文章阅读量好像超过十万,涉及审查言论不能说一举报一个准吧,也是有被一刀切风险。

就像我同学被其他同学恶意举报QQ空间,腾讯也是直接封的。一刀切永远是最容易的方法。

我关注的发 meme 的公众号,每天文章末尾都有一些擦边福利内容,有时某一天公众号文章很快就无了。

@nyancatflies @yisheng 英语国家也有,而且不少的。而且随着国内外隐私权,被遗忘权等概念普及,有内容发布者主观注销账户以保护隐私。或者因为非法内容,如版权等问题被查水表,被迫删除。

包括上面提到的 互联网档案馆,网站站长也可以禁止相关爬虫索引,已经收录的也可以发邮件联系彻底删除。

Pew Research Center 称,2013 年存在的页面中,38% 目前已无法访问。 文章还提到:
- 研究者取得的 50000 个英文维基百科条目中,82% 的条目有至少一个链接失效。
- 研究者于今年三月至四月取得的约 500 万条推文中,18% 的推文在三个月后已经无法公开访问,11% 的推文甚至连发送者账户都无法公开访问(被锁推、封禁或注销)。

misskey.io/notes/9tkw66hk00gk0

Pew Research Center 称,2013 年存在的页面中,38% 目前已无法访问。

文章还提到:
- 研究者取得的 50000 个英文维基百科条目中,82% 的条目有至少一个链接失效。
- 研究者于今年三月至四月取得的约 500 万条推文中,18% 的推文在三个月后已经无法公开访问,11% 的推文甚至连发送者账户都无法公开访问(被锁推、封禁或注销)。

pewresearch.org/~

#Web

Telegram 原文

@mao 是这样的。有些急招进去就是填坑,薪资会高点。
有些业务少的公司,几乎不加班,但是薪资低。

关于 996 ,我和同学也讨论过工作与健康问题。我说,如果超出 8 小时部分,按 1.5 倍工资算,就是每月多 75% 工资,会不会去。我同学沉默了

通义千问降价了,一块钱 200 万 token ,模型最高支持 1 千万 tokens 长文本输入。
我还没试过这个模型。不过倒是听说钉钉知识库好像用上了。

两个四五岁小孩打架,A 打 B 一巴掌,B 家长回家后告诉这种情况要还手。
第二天,B 把 A 挠了,后续也有几次不占理的打 A 。B 学会了像 A 一样打人。很快,B 被家长教育,不要打人。
然后 B 很快,学会了告状,告家长。再之后,学会了诬赖 A 还有其他人。

我现在真是很佩服幼儿园老师啊

@lehhair 刺客信条,我玩了五六部吧,也都没通关。
不过宣传片还是很帅的

@mao 确实不是一个概念,我嘟嘟写的很混乱。毕竟刺客信条,一般都有潜入,刺杀,跑酷,信仰之跃。

宣传片里也确实也有两人唠嗑的身影,然后这个重甲武士突然出现,用狼牙棒给打飞了,这样的潜入暗杀情景。如果主角,黑人武士搞这些有点像忍者来着。

说实话我不太确实育碧要让这个武士像忍者一样刺杀,搞情报,还是正面硬刚,或者都有。

说实话,也确实挺诡异。日本的忍者,按现在的话,应该叫间谍,特工,侦察兵。但是一个那么高的黑人搞侦查刺杀,多少有点显眼。除非是黑天。
而且弥助还是武士,这还是刺客吗。。宣传片还是着甲砍人。

刺客信条的黑人武士。。多少有种在唐人街吃中餐的感觉。不过日本网友看起来确实不待见黑人武士。

游研社 黑人武士成《刺客信条》主角,日本玩家急了 yystv.cn/p/11755

这个文章大意如下:

油管上《刺客信条:影》宣传片,一天收获了22万赞,36万个踩。而育碧日本官方账号发布的游戏宣传片,赞踩比已经差不多是 1:10 ,两万多踩。这里面争议主要是主角--黑人武士弥助。

实际上,根据数据,日本人根本不怎么玩欧美 3A 。根据 2021 日本 NHK 游戏投票,榜单前 100 只有 6 个外国游戏。其中符合3A定义的,恐怕只有《对马岛之魂》和《Apex英雄》。

这个新游戏,实际上是给欧美玩家玩的。正如文章所说:做日本题材从来都不是为了收割日本玩家的钱包。与其说《刺客信条:影》将背景故事设定在日本是为了讨好日本玩家,倒不如说育碧是在讨好除日本以外的其他玩家——在《刺客信条:影》公布之前,众多欧美玩家都对一款鹅“日本背景刺客信条”翘首以盼。

但是日本网友对此争议很大,似乎也不奇怪。

在这之前,有媒体抱怨电视剧《幕府将军》里没有黑人。不少日本网友才注意到,原来真的有很多欧美人以为战国时代存在大量黑人武士。在《刺客信条:影》正式公布之后,弥助的英文维基百科也是对弥助身世也是争吵不休。部分日本网友显然从这一系列事件中感受了一种自己国家文化被挪用、乃至历史被篡改的危机感,因此如临大敌。

@mashiro 毕竟有埃尔丹大使带货,商家火速截图放自己商品上了
据说原价 55 ,带货之后,还有涨价的

感觉现在私家车好多。。
以前看很宽的道路,现在高峰时间也堵车。

其实古代饥荒原因还是挺多的,各种不利因素。
如果人口增长比粮食增长的快,就是想分地,每人一点点也不够吃。何况还有土地兼并问题。
明朝还处于小冰河期,而种地真是靠天吃饭。连续干旱内地粮食产量歉收,太饿了就有起义军了。历史上有的时候歉收,也可能有蝗灾,也可能是其他方面受灾,比如元朝黄河决堤次数可多的很。
降水线南移,游牧民族那块也是干旱,只好南下开抢。
想平定内外之患,出兵对经济有影响,后续粮草跟不跟得上还是问题。
一开始闹兵荒,好了,百姓还有多少心情种地?还是去哪里避难?去逃难就是流民,需要赈灾。
然后就是朝廷的国库,执行力,号召力等等能不能把上面这些处理好。

关于小冰河期,参考百科如下:
中国从元朝到清末都是小冰河时期。
元朝统治时间100年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
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
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
小冰河期严格地说是从元朝到清朝的过程。

@BlueObserver 卖肉是这样的,从镜头角度什么的都是摄影师加鸡腿那种。前段时间还见过不图利的这种

前段时间站长发的崩铁男角色心形露肉,更令我不适。不过听说乙女游戏最近尺度确实挺大的。

@eallion 应该可以直接写入数据库,或者试试导入嘟嘟功能 🍀

B 站某评论:
三流高校抓卫生,二流高校抓纪律,一流高校抓学术,顶级高校抓学生​。
评 1 :错,顶级学校抓校长​​
评 2 回 评 1:一起抓

听说加沙每天有 10 - 15 个孩子因不断落下的炮弹需要截肢,学生抗议好像很正常。

摘了眼镜,五米之外,人畜不分。
尤其天黑之后,都看不太清车,只能看到模糊光团,但又能听到车辆的声音。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