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mc44 一般来说非商用问题不大,如果担心的话就直接按照论文格式来写引用就行了。
而且讲道理,这个出事也应该是作者来找你,而不是知网。毕竟知网只是提供下载又没有著作权/摊手
@purplemacaroon @literalkernel 地震和矿难后被救出的人也是要避阳,喂流食的(甚至地震中被压住的人还不能直接搬开石头,这有可能导致死亡),都是因为机体适应了环境之后,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先看自己对什么有胃口,骨头汤,蒸鸡蛋,或者肉包子。只要有胃口就先吃点,然后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太阳照射的量(运动以低强度有氧为主),反正慢慢的身体需要蛋白质之后,就重新对肉有胃口了
@IMUN 取决于你所用的态度,切入角度,以及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945 https://dukou.icu/user/login?redirect=%2Fuser%2Findex
注册,充值,购买套餐(不懂的地方就看教学)
@IMUN +1233333
@Nightingalle 对,虽然我听的基本上是翻唱233
@233mc44 未来不学强电不学化学不学机械,就没有这些问题了/狗头
@Nightingalle 嘛...那要不试试echo?(虽然挺吃后期的,不过纯人声也不错)
动漫电影“hello world”解析(含剧透)
如果没看过电影的话,不建议看解析(会降低惊喜程度),不过如果硬想看解析,那么在观看的时候记得不要去分析,看完之后再去细想。
故事的梗概是男主在主世界(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受到了某种伤害,而成为了植物人(剧中只是揭示了这一缘由,而并未讲述具体原因),女主为了唤醒男主,打算把量子计算机中男主的意识挪出来。而根据设定,一个是意识(剧中是灵魂)无法复制,无法模拟,并且为了完成这个转移,必要条件是“身体和灵魂无限接近”,也就是对象必须要做了跟失去意识前几乎一致的事情。对男主而言是拯救女主,对女主而言是爱上男主。也正是因为如此麻烦的前提条件,才会出现女主在月球基地里苏醒男主,男主为了苏醒女主进入更深层世界。
那么先对电影中出现的主要的两(三)个物体进行说明:乌鸦和书签
乌鸦是物理世界女主所变,我个人倾向认为物理世界是没办法进入数字世界的,只能通过乌鸦等具体形象来传递信息,但更多更大规模的修改世界具体情况是做不到的。
书签是数字世界的男主所持有的,在数字世界的女主(拥有的是更深层世界女主的意识)回到了深层世界后,为深层世界的男主回归起到定位作用。至于需要定位的缘由,是因为数字世界博士关闭了错误修正装置之后,深层世界开始变得有无限种可能,那么男主在返回过程中有可能进入的是任何一个世界,所以他如果想要回到原本那个世界(或者说有女主的那个世界),就需要一个锚点。
如果说看了第一段没理解的话,那么这里详细讲一下。
一共有三层世界,物理层,也就是戴眼镜的女主在月球基地苏醒男主所在的世界。数据层,也就是年长男主所在的世界。和更深层,也就是年幼男主所在的世界。
物理层的故事并没有描述,但是根据推理可以得知,男主在为了救女主的情况下脑死亡,于是女主想通过量子电脑来把某一个世界中的男主意识转移到物理层中的男主来。也就是故事主线里面数据层男主在做的事。只不过对比起男主更困难。首先,物理层女主应该是没办法直接将意识传输入数据层,不然不需要乌鸦这个形象。同样,自己也无法大规模修改数据层的数据情况,只能通过乌鸦的形象来赋予数据层乃至更深数据层中的意识以管理员权限,也就是那只手套。而男主之所以能进入更深层,是因为男主本身就在数据层,相当于数据的转移,也就是说只要做好了正确的对接即可。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修复系统的狐面能从量子电脑中跑出来:物理世界的量子电脑不需要考虑数据变成实体,所以没有做这一层的防护,而数据层是物理层的复现,所以也没有防护,这样一来,更深层的数据进入数据层也是可行的。简言之,我们所看到的整个故事剧情,都是数据层男主,想利用更深层的女主意识,来拯救数据层女主。最终的主线结局是更深层男主和数据层女主都进入了不存在系统的更深层(当然男主的意识随后就被转移到物理层来了)。
一些细节的解释
关于更深层的狐面为什么能进入数据层已经描述的很清楚了,现在主要讲一下乌鸦的几次操作。
首先是开头,乌鸦带着更深层的男主来到伏见稻荷就是因为物理层的女主知道数据层的男主会传送到那个位置,所以做出了这种引导。
乌鸦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开口讲话的,我的设想是乌鸦可以进行行为,但是一旦输入了信息,造成了数据层和更深层人对于自身认知的悖论,这一层的世界就会崩溃。所以乌鸦说话的地点是在更深层的男主穿越中途和穿越后进行交流,因为更深层男主的认知不会影响数据层本身的存在。
更深层男主在数据层拯救女主时没有用黑洞,手套(乌鸦)给出的理由是质量太大。这里考虑了史瓦西半径,给个好评。
最重要一个彩蛋:为什么最后女主都已经在月球上了,因为女主无法直接干涉量子计算机里的世界,而每一次重新恢复设定又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对于物理层的女主来说,她只能一次次的去微调,然后期待生成一个“为了拯救女主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男主。
最后,电影名叫hello world其实挺有深意的:整个电影可以看做一台运行着虚拟机的电脑,物理层的女主没办法变成程序去影响更深层,只能赋予某个程序管理员权限或者是一些简单操作。数据层的男主可以进入虚拟机,也就是更深层,而更深层的男主、狐面,也可以进入数据层。而每次运行花费的时间,还不如恢复备份,调整设置来的时间长。
@Nightingalle 英文歌的话听得不多,中文歌的话试试杀伐?(当然高音如果能上的去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万象霜天!😆 )
@Nightingalle 好听!开启循环模式!
顺带一提没想到这么御,我还以为会是更少女一些的声线。
有考虑更攻一点的歌嘛?(星星眼)
@945 欢迎
@purplemacaroon 如果丑闻是让公司的顾客产生不信任感,那自然是跌。但如果是让其他人觉得“违背了道德”,但又同时证明了它的顾客对它的支持,那自然就会涨
@233mc44 新年快乐!
@purplemacaroon 有话题有争议有死忠粉->说明了有相当的用户群体和用户粘性->那么这家公司拥有相当的市场预期
资本只会盯着利润,而不会管其他的/摊手
物质极大丰富后,资本在追求利润的路上绞死自己也不是没可能的
@babyblue emmmmmmm偶像崇拜不清楚,不过饭圈文化大概不是?
我有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和奉行的逻辑
只不过在某些大众认为“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场合,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好争的(毕竟真的麻烦...)
不过侵犯了底线大概就直接采取绝对的反击或者是永久的原理(比如b站让回形针上了百大,那我以后就绝对不会在b站投稿)。
所以可能像我这种人只是不想去计较那些会发展成人肉和网暴的口舌之争?
太长不看版:不要盯着无职中的人渣行为进行批判.txt
都在讲lex的事件,正巧看的无职也关联着下架了,那我也稍微写两笔好了(洗完澡等头发干)
事先声明(防杠):不了解事件始末,没有去调查情况,仅描述我在观看部分录播剪辑和评论区后的感受。
单纯的就我看到的片段而言,尽管存在着情绪宣泄和骗氪等情况,但其行为并没有突破社会秩序的下限,即这种言论出现也不需要额外处理,交由当事人自行对线解决即可。所以如果真如某些情况所说,出现了网暴,人肉,恶意举报番剧的人,那么他们的行为是我们要抵制的。
不过就b站生态而言,引战和树立对立的言论并未得到较大的重视。以至于公众人物在表达自身观点时会因为和观众处在对立面而遭到围攻,这对于平台来说应该是避免的事情,而观众群体内“大量的低恶性违法违规事件”会对这名公众人物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然,如果存在着lex辱骂观众的情况,那就又要再重新讨论。不过简单说,就是罪有应得,但平台加剧了负面的情况,也有责任。
我最想吐槽的是“人们对于《无职转生》的认知”这一点
无职作为一部异世界穿越番,自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不过相比起其他作品的“后宫众多导致情爱部分纯粹是敷衍”,“战斗力崩坏以至于完全没有看头”,“男主沉迷升级都忘了老婆”等等等等偏差外,无职相对来说算是标准的:穿越->生存->升级->生活,主体架构而言没有偏差,那么故事性相对不错,自然会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
当然,关于男主和转生后及其父亲的行为和设定,自然是存在着争议的。我个人的理解是倾向于相信作者是想表达“因为环境的逼迫使得当事人做出了那样的选择”。对此可以从男主转生后的行为看出来:明明可以在异世界里,通过自身身份和经验来满足自己的性欲,但依旧是选择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而不是跟前世一样无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过如果说男主是人渣,所以这番有问题,那么水浒传,红楼梦中存在着大量暴力,封建腐朽的作品就没有问题吗?那更进一步,以恶人为主角,通过恶人的成功来揭示现实黑暗面的作品,它们有问题吗?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作品中形象的如何,而在于作者想表达什么。
问题在于这是轻小说,是讲故事赚钱的作品。
就像二刺猿的媚宅作品,古装剧有大量耽美原著改编的,这些元素是作者刻意为之?还是说利用这些元素来吸引更多的群体?那么《无职转生》也一样,主角是人渣的设定,到底是吸引更多的读者,还是说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个人觉得解读无非是两个方向:主角知道了什么,他/她是怎么去思考的;或者是主角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了什么样的事。那么无论如何解读,终究是要考虑结局(至少是阶段性总结),不然没有结果的故事作者也没办法写出主角的状态。那光从总结来看,主角在变好,在克制自己,在反省。那这就够了。不管是之前的变态,或者是转生之后的恶心行为,都是“过程”,这类作品不是法庭提交证据,过程的存在是使得故事的逻辑性完整,而不是表达作者的思想。当然,有那种大佬作者能把过程也调教的很好,但那种大佬有几个人?
综上,番剧撕逼不应该,作者表达能力不足,那就谁都不知道他/她想表达什么。个人理解可以有,但不要过分盯着局部,要从整体和脉络来分析。
@IMUN 与有意愿交谈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即可:把面对众多陌生人的场景变为和一个陌生人聊天。如果依旧感觉困难,在出现意见征集的情况下试着去插话(表达你有交谈的欲望),照顾人的聊天者会主动跟你聊天的。
(虽然也许大概你用不上了orz)
#记录用# No.2
这段时间又在思考关于“国家公信力”的东西
国家的公信力是什么很简单:国家政府说一个事情,大家信不信,服不服,出了事怎么处理。但是国家公信力是怎么来的?
现代国家基本都是从集权制国家演变成民主国家(即使政体上并未表现为民主)。但是在权力的分布上,因为面对公共事件和暴力事件的需要,权力是相当集中的。其实从社会演变角度也可以看出人类群体中权利的演变方向,不过这里不作讨论。那么,这种相当集中的权力,在遇到违规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法律体系和人类共识而言,我们无法做到弥补恶劣事件造成的影响,甚至没办法降低恶劣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稳定,只能不断地进行妥协。而为应对妥协所需要的开支,将会尽可能地分担到每一个人身上。这也是税收在王朝末期会失效的原因:过于沉重的税会导致人民无法生存,期初出现逃税,逃役,最后发生暴乱。原因根本在于国家体制中存在着大量的掌握权力谋求利益的人,他们所获得的超额利益源自于自身的权力,而这些超额利益最终会通过某种形式转嫁到价值的制造者身上。
而现代国家依旧存在这个问题,并且由于国家公信力作用的强化(依托公共通讯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民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谋求利益的现象变得更多。尽管林子大了鸟变杂的现象无法改变,但杂鸟所产生的个别事件会极大的打击林子对鸟群的信任。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因为教育局要求学校对于舆情的管控,使得一旦有学生跳楼,校长的第一反应是控制舆论,平息事态,争取让事情不闹大。而这个过程中的欺瞒,使得学生会对所有类型的学校发布的消息不再信任。同时,一旦有家长去学校闹,学生也会天然的倾向“是学校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而导致的”,进一步恶化学校的舆论环境。正反馈的结果就是,学校面对各种存在危险的活动,如春游,激烈的体育对抗项目,则都是采取“能砍就砍”的策略。必须保留的项目,也都是在极度压缩学生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极高的安全性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样的一个结构,其结果就是天然的需要更多的价值。而人性的贪婪是极大的,当本国民众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增速无法满足预期时,权力的掌控者就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利润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严格的说这里是预期,不过由于得到这个预期的过程是感性的,所以使用了“欲望”这个感性的词来描述)。
德国的侵略,毛子的吞并,美帝的军事基地。其作用就在于避免自身的熵增。
我们开始熵增了,我们需要负熵。
从内部来?有人在这么干了,有的人手已经被砍断了,还有的手还在那
从外面来?美国的军事基地在那里。
或许可以考虑转变一下政治运行的模式?让政治脱离具体的社会运行,变成一个满足特定人群欲望的产物。
毕竟对于误判无罪人员的“国家赔偿”,这笔钱我觉得不应该纳税人来出。
刚刚回归,容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