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逻辑(与创作)
语言的逻辑分为两种,分别是使用者逻辑和语言系统逻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造就独特的逻辑方式,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所以在此我就不多谈前者。而后者,语言的研究主要分为语言系统和词汇系统。以下是我阅读和理解的总结:
我们能发现有时候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时候,汉语言很少会有长句子,多是由多个的短句子组成;若想使用长句子,充满各种定状补粉饰的句子显得冗长又累赘,相对于英语的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汉语言具备高度凝练和简洁的特性,但同时也高度模糊,在字词句的理解上更加的千人千样,一句话想要说的准确需要很多解释来做背景铺垫,时常需要放在具体契合的语境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正是这些特性渗入我们的生活中,使诡辩和不成立的逻辑关系充斥在我们周围,抠字眼的现象随处可见,都与语言词汇本身思路带来的长期潜移默化的逻辑性不足有关。
生活中我们被词汇的模糊性所潜移默化,时常意识不到语句中的逻辑的不足,但正是汉语的灵活多变和一词多义,才造就了它在意境和会意上独特的朦胧抽象美,进而成就了汉语言无与伦比且独树一帜的文学性和观赏性。
每种表达方式的本质就是输入和输出,也就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人和文化的不同,就会演变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是同种语言因为地理位置和不同的人情也会有不同,就像是英国英文和美国英文的差异一样。再比如说,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务必相近,但是却不同,甚至是中国的不同方言。
语言作为众多文化的符号,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各有长处和不足的地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熟优孰劣。
创作上,创作一些叙事和故事感为主打的作品,达到自我和作品的融合,将珍贵的经历融入作品,娓娓道来。我非常期待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成长起来。
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属于唐末传奇小说。杜光庭撰。共一卷。本篇写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後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主旨在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室历年长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描写人物颇为精彩,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于上乘。后世戏曲用为题材的,有明代张凤翼传奇《红拂记》﹑张太和传奇《红拂记》﹑凌蒙初杂剧《虬髯翁》。又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后人亦称“风尘三侠”。
莫里斯的情人
拍摄Rupert Graves和James Wilby睡在床上的镜头前出了个小插曲:他们将要使用的那张床塌了。
I'm walking on a volcano。
情绪激昂,无所畏惧,一片模糊,惊心动魄,令人难忘。
他还是爱Maurice的,只是他仍然恪守柏拉图主义,坚定地认为拥有一段世俗接受的婚姻与同Maurice永远保持精神上的相爱之间不矛盾。
我非常喜欢你——超过了我曾遇见的任何(他是言不由衷的)。我非常尊敬并且赞美你,真正的纽带是品性,而不是情欲。”
它是个牺牲品,何等壮丽,留下一股烟,越来越淡,逐渐融入到落日的余晖中。还有那些细浪,冲上树木繁茂的海岸,化为乌有。
安排一个幸福的结局是绝对必要的。否则我根本不会费神去写。尽管是在虚构的世界里,我决意无论如何要使两个男人相爱,并在小说允许的范围内让他们的爱情永远延续下去。
时代影响选择,性格决定命运。
爱欲给人以安全与归宿感,在人群中我们对视一次都是火花溅起。可是……what an end.lt's finish.
不知道铁链女,不知道大火,不知道死去的孩子,不知道医院门口流产的孕妇,不知道游行的北大,不知道因为去不了医院而死的病人,不知道跳楼的老人,不知道上吊的妇女,不知道被家暴的女人,不知道饿到上街拦车说自己活不下去的工人,不知道大巴事故死去的27个人,不知道只能吃发芽土豆和过期牛奶的上海人,不知道重庆集体抗议,不知道北京立交桥条幅,不知道新疆断网一年,不知道六四学潮,不知道三年自然灾害,不知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不知道香港雨伞运动和2019年游行的原因,不知道坦克对着过学生,不知道新疆棉事件的原因,不知道2018年的事,不知道七五事件,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百年来发生的所有事,你们到底知道什么?
你们只知道今天学校又发了好吃的隔离餐,你们只知道今天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发出来炫耀,你们只知道转发我求助的博主居然是恨国党,你们只知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你们只知道国家领导人好棒,你们只知道俄罗斯是你们的爹所以你们该支持爹所有的决定,你们只知道我好想谈恋爱好喜欢美女帅哥,你们只知道今天哪个明星塌房了我怎么没吃到这个瓜,你们真的不配为学生 你们真的不配
五月风暴
五月风暴就是这样的运动:以旧的形式,表达出新的东西,正如《圣经》所言,是旧瓶装新酒。他们之所以向往中国的红卫兵,与其说是出于对这一运动的了解,毋宁说是出于对它的无知。”阿兰。杜兰这样概括道。
这便如同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论述:巴黎公社的新意是工人运动的产生,但他的口号却是法国大革命的话语。
于是在法国的“红五月”里,我们看见了与当时的北京街头完全不同的景象:知识和学术不但没有被蔑视和砸烂,反倒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学者们作为整体非但没有受到学生冲击,萨特、米歇尔、比托尔、拉康、阿拉贡等文化名流反倒站在学生一边,甚至亲身投入到运动的第一线。
年轻人的个性非但没受到压抑,反倒在“禁止被禁止”等著名口号的孤立下更加蓬勃地洋溢着;文化艺术非但没受到抑制,从行为艺术到新的电影流派反倒在此之后变得色彩纷呈;不同的思潮和哲学流派不但没有被统一,反倒百花齐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从存在主义到无政府主义,每一种哲学思潮,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在这次运动中激烈地碰撞着,发展着,无政府主义者的黑旗和社会主义者的红旗,在拉丁区的街垒上并排飘扬着。
今天蔡国强要来学校做讲座
本来还挺激动的,打算问问他关于如何看待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以及中国逐渐退回文革状态的背景下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以及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们的未来在哪里
结果晚上看了他的采访,发现他其实本质上在政治上就是个御用烟火师,还兴致勃勃的阐述草船借箭对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现状描述以及自己的奥运大脚印是有对柏林墙的思考。并且直接就称自己是一个“正确的国家主义者”。
也难怪在当代艺术不断被国内主流媒体打压污名化的今天他始终可以保持着屹立不倒并且成为了一种中国艺术的代表人物。
感觉面对一个能够完美掌握政治和艺术之间的平衡的人似乎没什么好问的,得到的答案应该跟我们镇的美协主席差不多。
突然觉得他也就是一个有着在童年时迫切希望获得长辈权威认可的心理阴影的小镇人。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空间 圆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希望观众意识到,当他们抬头时,他们在低头——看着地球,看着自己。当他最近在卡塔尔多哈为他最近的公共艺术悬挂圆形镜子时,反射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圆圈,完成了一个中断的循环。这只是定义他的展览 “海上旅行的影子”的众多背景之一,该展览 于 2022 年 10 月 24 日向公众开放。
不知何故,观众随着周围环境的提升而与自己接触。他们活在当下,沉浸在当下,他们被邀请——甚至被鼓励——淹没噪音,融入大自然。在他们的上方和下方,沙子包裹着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远离人造土地,被吹进了一个自然空间。他们看着彼此探索空间,他们目睹其他人凝视着彼此——这里和那里的微笑——他们挥舞着手臂,也许是在测试他们是否是他们正在看的人.
埃利亚松在展览随附的艺术家声明中写道:“这是对你与地面的联系的一种现实检查。你立刻坚定地站在沙滩上,低着头,从远在你上方的地面上垂下来。
他也研究不同观点之间的摇摆。“你可能会在第一人称视角和不稳定的第三人称视角之间来回切换。这种凝视的振荡,连同你身体的运动,增强了你的存在感,而弯曲的结构似乎消失在周围环境中,非物质化并成为景观,”埃利亚松在他的写作中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