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 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
鸟成天在树上扑棱,却极少有鸟吃树叶为生。因为树叶是营养价值很低的食物,含有大量纤维素和植物毒素。而鸟的飞行能力和小体型,不仅要消耗很多能量,还难以容纳足够消化植物的大型消化系统。而麝雉就是这个矛盾之中的特例。
植食动物拥有高度复杂的消化系统,其中最特别的部分是发酵腔。这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容纳大量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变成可吸收的营养,并消减毒素的毒性。麝雉的嗉囊很大,分成两个腔室,下面的一段食道也分外粗大,也分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腔室,看着疙里疙瘩的,这一部分就是它的发酵腔了。
一项研究发现,光是麝雉嗉囊里的细菌就包含了9个门,大部分都是没有描述的物种。和牛的瘤胃一样,麝雉发酵腔的酸度接近中性,而不是人胃的强酸性,适合“小宠物们”的生活。微生物分解树叶产生的气体,让麝雉发出宛如鲜牛粪的恶臭,因此原住民除非快要饿死了,绝不肯吃它!
作者 @松鼠濑尿虾
【人类奥运会不可能有的项目】之虾蹦
虾,还有它的亲戚龙虾和螯虾,拥有充满肌肉的长条状腹部,当然这不是为了让我们吃。虾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猛然蜷曲尾巴,用抽搐般的动作产生反作用力,把自己向后抛出去。这是这些动作迟缓的动物逃命的本事。
中等个头的加州刺龙虾(Panulirus interruptus)跳跃时,加速度可以达到100米/秒。这个过程不需要经过大脑,只要通过神经元就可以产生跳跃反应,所以反应速度非常之快,只需1/100秒,是动物中已知最快的的逃跑反射。
另外一个虾和运动的故事,发生在2011年的美国:一名参议员抗议,美国国家科学院把钱拨给了一些毫无用处的研究,比如让虾在跑步机上跑步。但是这个实验的目标是,搞清楚虾在缺氧环境下的健康状况,跑步机可以测量虾的耐力。虾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何),所以了解虾的健康是有用处的。
7月29日 老虎
今天是世界老虎日。日历娘有一句话必须说在前面:贩卖、使用虎制品,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哈尔滨市的东北虎林园,饲养了上千只人工繁殖的东北虎,不过,一只“暂住”在这里的野生东北虎的名声,盖过了所有人工饲养的老虎。
2021年4月23日,在黑龙江鸡西的一个村庄中,出现了一只东北虎,在放归野外之前,它在东北虎林园接受了隔离与体检。有人因此想到,大好的野生虎,为什么不能留下来,为圈养虎更新基因?
那么我们就需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圈养虎和野生虎的意义是什么?东北虎林园在野化放归方面进展较慢。也许有人见过,东北虎林园中饲养的虎群杀死活牛活羊,但这和野外生存差距很大。圈养虎对于野外种群,暂时没有直接贡献。
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需要广阔的生存空间和领地,需要多样的植被等等。野生虎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还直接或间接庇护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伞护种”。这只野生东北虎不仅是一只可爱的“大橘猫”,也是与生态系统完整和健康的一个代表。因此野生东北虎是无比珍贵的。
作者 @大耳朵猴儿
蜂巢姜(Zingiber spectabile),这个花序的奇怪之处是,你乍一看会觉得它是镂空的,仔细一看又发现不是……
图片来源:Alejandro Bayer Tamayo / Wikimedia
7月28日 秀丽雷龙Brontosaurus excelsus
在美国自然博物馆的蜥脚类恐龙展厅,你将会看到一位来自侏罗纪的史前巨人——一只编号为AMNH 460的秀丽雷龙。这具化石的命名人,是上世纪美国古生物学界的大人物,奥塞内尔•马什。马什得到如此巨大的化石洋洋得意,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Brontosaurus。Bronto指雷鸣,表示它走起路来都会震天动地。
雷龙AMNH 460是美国自然博物馆陈列的首只蜥脚类恐龙化石,不过,得到的标本并不完整,甚至没有脑袋,马什干脆用圆顶龙的头骨取而代之。
然而到了1903年,古生物学家埃尔默•里格斯在观察对比了雷龙和迷惑龙的化石后,认为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足以划分为两个物种,雷龙其实就是迷惑龙。怎奈雷龙的名气太大,名字又朗朗上口,直到今天,许多人看到长脖子的巨大蜥脚类恐龙,第一反应仍然是“雷龙”。
2015年,以伊曼纽尔•乔普为首的葡萄牙和英国两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分析了上百具化石,发现雷龙和迷惑龙有多处决定性差异,决定恢复雷龙之名。
作者 @我自己掰一个
动物奥运会是个百玩不厌的梗。如果真能看到猎豹赛跑或旗鱼游泳,智人观众一定会大受感动。不过,人类的运动恐怕不能衡量动物的身体,为了让它们展示自己的极限,奥运会要开设哪些特殊项目呢?这就要日历娘开发脑洞了。
【人类奥运会不可能有的项目】之水上翅膀大战
船鸭(Tachyeres spp.)共有四种,其中三种都不会飞,其余的一种也很少飞。但它们是最好战的鸭子。船鸭的腕掌骨(鸟类掌骨根部和腕骨愈合,形成的一块)有一个凸出的坚硬骨结,是它抽打敌人的武器。因为不需要飞,它们的身体沉重,骨头和肌肉都比飞鸟更粗壮,皮实耐造。船鸭的皮也很厚,更增加了它的防御力。
雄鸭打斗的时候,先是压低身子,潜到水下,慢慢靠近。然后双方竖起身子,用嘴咬住对方的头或者脖子,用翅膀上的骨结重击对方身体。
船鸭不仅针对同类,已知有七个目的鸟类被船鸭殴打过,甚至还有1.5米长的欧鲇(Silurus glanis)遭到毒手。1985年在阿根廷的一个研究,目击到一只赤琵嘴鸭(Spatula platalea)被船鸭活活打死。打法和对付同类无异。雄鸭咬着它的脖子,用骨结猛力拍打。可怜的赤琵嘴鸭多处骨折,颈部和右腿根内出血。
船鸭为何如此好斗呢?一个解释是,生活在沿岸浅水里,以水下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食。每一对船鸭占领一块地盘,划地而治。地盘上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守住地盘就可以吃喝不愁。自然选择使船鸭拥有强悍的战斗力,来保护自己的领地。
图1,灰船鸭(T. pteneres),这个物种不能飞。图片来源:Sarefo / Wikimedia Commons
图2,雌船鸭直直举起脑袋,表示它们夫妻要保护地盘了(战斗主要是由雄鸭来承担的)。图片来源:CHUCAO / Wikimedia Commons
图3,短翅船鸭(T. brachypterus),注意它翅膀上两个橘色的小疙瘩,那是它的武器。图片来源:Philip Mugridge / Alamy Stock Photo
图4,猛禽想要捕食企鹅,却被一对船鸭赶跑。图片来源:youtube
7月27日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唐朝贞元年间,嵩阳子周君巢写过一个《威灵仙传》,《威灵仙传》中所记载的“威灵仙”为铁线莲属的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宋代,被定义为“威灵仙”的传统药材植物,主要包含辣蓼铁线莲 Clematis terniflora和棉团铁线莲。宋朝《开宝本草》 ...
7月26日 笔尾树鼩 Ptilocercus lowii
树鼩虽然貌不惊人,但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特征,比如,喝酒。
一种学名Eugeissona tristis的棕榈,会生产天然的甜酒。这种棕榈的花蕾中生活着多种酵母,使花蜜发酵,酒精浓度最大能达到3.8%,是天然食物里最高的。许多小型兽类都把它当成免费酒吧,笔尾树鼩是其中最沉迷的一位“酒鬼”,每天花费两个多小时在棕榈上进食。
惯于饮酒的笔尾树鼩,毛发里含有极高的乙基葡萄糖醛酸(ethyl glucuronide),这是酒精代谢的产物。在人类中,只有高度酗酒的酒鬼能达到这一浓度。然而树鼩看上去丝毫没有醉态。树鼩可能有和人类不同的代谢酒精渠道,帮助它们减少了作用于血液和大脑的酒精。
也许,对我们和我们的近亲来说,好酒贪杯不是偶然现象。在几百万到上千万年前,我们祖先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发生了突变,分解酒精的能力骤增了约40倍。这与猿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的时间是重合的。在地上生活,就意味着会吃到更多落到地上熟烂的果子,而烂果子里更可能含有酒精。“酒量”也许还为人类的进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呢。
作者 @松鼠濑尿虾
作为现存陆地上最大的便便,大象便便在生态系统中,有很多不可缺少的作用!
图1,一种大型蜣螂(Pachylomerus femoralis)分食大象粪便,来源: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图2,狒狒在大象粪便里寻找未消化的种子,来源:Markrosenrosen / Wikimedia Commons
图3,小豹子把大象粪便当球玩,来源:Klein & Hubert / naturepl
图4,蝴蝶采食粪便里的矿物质,来源:Hermann Brehm / naturepl
图5,粪便上长出了许多真菌,来源:Hermann Brehm / naturepl
图6,粪便里的种子发芽了,来源:Elephant Haven Thailand / Facebook
7月25日 扁锹甲 Serrognathus titanus
每年的6-8月份是扁锹甲羽化和活动的高峰期,它们常在壳斗科、胡桃科、杨柳科等汁液多的树木上出现,在树木缺口破损流着树汁的地方最容易找到它们。2007年,我第一次在野外的柳树上见到比半只手还长的雄性扁锹甲,感叹世间竟然有如此威武帅气的大甲虫。
雄性扁锹甲体头部前方威武的大颚像一对夹子,发达的大颚并不是用来取食的,而是自带的武器。雄锹甲脾气暴躁,它们会为了争夺地盘或配偶,用大颚互相攻击,打得噼啪作响。有些地方,孩子们会一人拿一只雄锹甲,让它们互相打斗。
锹甲是甲虫爱好者的宠儿,因为外形威武帅气受人喜爱。饲养扁锹甲成虫很简单,甲虫爱好者常常用苹果、香蕉或者是甲虫果冻喂养它们,家里有吃剩的水果饲喂它们都可以。要格外注意不要被扁锹甲的大颚夹到手,它们常常会一直夹着不松口,等到大颚放开时,没准你的手指已经渗出了两颗血珠。
作者: @三蝶纪
Wow好强(蛇恐慎入)!今年6月,在新加坡的Sungei Buloh保护区,Law Ingg Thong先生拍到了难得一见的一幕:一条眼镜王蛇把一条小个儿的网纹蟒毒死,然后吞食了。
7月24日 响盒子
响盒子是美洲热带地区的原产树种,被引入非洲、亚洲与其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区种植,它可谓是地球上最硬核的树种之一。
这种树身上遍布圆锥形的小尖刺,作为“毒”名昭著的大戟科植物,它的树汁接触皮肤能够产生较强的灼烧感,会造成皮疹,如果不慎入眼,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失明。
“响盒子”的俗名来自于它的果实,也是全树最萌的部分,看上去像一个个微缩小南瓜。“自力更生搞事情”是响盒子的主要传播种子方式,随着果实变得干燥,内部不同部分的收缩速度不同,当达到临界点时,果实结构爆裂,释放出由于收缩而累加的压力,让种子伴随着响亮的声音飞迸而出,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50千米/时,虽然不会像真的炸弹杀伤力那么强,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响盒子的果实和种子同样有毒,2017年4月,越南义安省37名小学生中毒住院,“罪魁祸首”就是校园里种植的响盒子树,学生捡了它的种子吃。总之,响盒子真是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树。
作者:瑶华
棕冠蜂鸟(Lophornis delattrei):看我华丽的头冠!看我辣眼的围脖!
图1,来源:Francesco Veronesi / Wikipedia
图2,来源:Rob Williams / rockjumperbirding
图3,来源:Jean Paul Perret / Flickr
#物种日历 7月23日 船首海王龙 Tylosaurus proriger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学会的博物馆里,沉睡着一只来自8000万年前的史前巨龙,这具编号USNM 8898的化石标本是一只船首海王龙,查尔斯•斯滕伯格于1917年采集,是博物馆的明星。
海王龙属于沧龙科的海王龙亚科,这个属的学名Tylosaurus,Tylo指瘤或球状物,saurus指蜥蜴,中国翻译Tylosaurus时,或许是嫌瘤龙不太好听,就用霸气的海王龙代替。
最大的海王龙属可达11到13米,史密森尼学会的这只只能算中等体形。化石记录显示,它们是穷凶极“饿”的捕食者,鱼类、海鸟、海龟、蛇颈龙类、沧龙类、菊石、鱿鱼……凡是目力所及,海王龙皆可下肚,甚至连落水的恐龙尸体上都曾发现过海王龙的咬痕。
通过检测化石上的氧同位素,科学家估算出海王龙的平均体温为34.4℃,或许具有一定的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海王龙的鳞片呈菱形,仿佛一件鲨皮泳衣,能在游动时减小阻力。超高的机动性配合上满口尖牙,让海王龙成为白垩纪海洋中的梦魇。
作者: @我自己掰一个
腰果有个巨大的果托,富含水分,可以当水果吃,据说味道甜美但气味有点怪。腰果本体好像便秘似的挂在外头。作为被子植物,腰果种子外面也是有种皮的,这层种皮不能吃,有毒。腰果和芒果都是漆树科植物,对芒果过敏的人对腰果也会过敏。
(图片来自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作者唐敬伟)
#物种日历 7月22日 瓢虫
“七星瓢虫”是我第一个知道准确中文名的昆虫。瓢虫科(Coccinellidae)是个物种多样性很高的类群,不过身体外型都较为近似:近圆形的轮廓和半隆型的体态。
瓢虫的食性比较多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菌食性(取食真菌)、捕食性(捕食小昆虫、螨等其他节肢动物),和植食性(啃食植物叶片);一些瓢虫的成虫还会访花吸食花蜜或取食花粉。
很多朋友都听过这样的说法:七个星的瓢虫是益虫,很多星的瓢虫是害虫。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这更复杂,异色瓢虫等一些色型多变的物种,也有一些个体有着大量黑斑,但它们是积极的蚜虫捕食者,可用于田间投放以控制虫害。
现在在公园绿地中,我们也能发现用于投放瓢虫的卵卡,孵化出的瓢虫幼虫能有效控制绿地中的蚜虫类害虫,减少农药使用的频率,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自然环境更友好的城市之中。
作者: @吴小咖是个好孩子
#物种日历 7月21日 百岁兰 Welwitschia mirabilis
百岁兰到底是不是真有百岁呢?研究者用碳14定年法测了两株相对较小的,发现它们大概是500~600岁,推测更大的植株可能有2000~3000岁。它们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叶子平均每天生长0.37毫米,是沙漠苦旱环境中的老寿星。百岁兰只有终生不停生长的两片叶子,叶子基部有不断分裂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生长过程中被各种外力撕破,变成让人掉san的触手模样。
这个“触手”怪物的生存能力很强,根部与真菌共生结合,并与其他植物根上的真菌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它们还能把夜晚吸入的二氧化碳储备成景天酸,这样白天光合作用就不用打开气孔了,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在纳米布沙漠的一些地区,百岁兰甚至成了多年生植物里的优势种。
百岁兰属于买麻藤目,是裸子植物中古怪的一支。它的远亲买麻藤,长着红色的“果实”,果肉部分是胚珠外面的假花被发育成的假种皮,而百岁兰的球花(确切的称呼是孢子叶球,裸子植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会产生类似花蜜的液体,作为对传粉昆虫的奖励。虽然很像被子植物,但买麻藤目其实跟松科关系更近。
在如今的气候下,被子植物把大部分裸子植物逼到了高寒和荒芜之地。可古老的买麻藤目,仿佛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旧日支配者,仍参与到新世界的纷争中去,演化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方向和高低之分。
作者 @紫鹬_ziyu
猩红霸鹟(Pyrocephalus rubinus),好红好红~
蓝大翅鸲(Grandala coelicolor),好蓝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