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摸鱼刷知乎的时候想到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女性键政和男性键政有什么区别?
本来刻板印象里女性是不键政的。但是如果把追星打榜,办公室政治这些东西算上,女性貌似对“身边政治”的参与度与敏感性更高。而且结合最近妇联对于几次重点舆情的干预,甚至可以说有些女性团体通过妇联表达政治诉求的倾向非常明确了
有人说小红书上,对于某些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如社保基数调整,敏感性比某些俄乌键政群还高。
所以我在思考,女性对于键政的热情应该如何去调查?要怎么确认某些女性团体是否参与了某一事件的舆论战中?以及为什么广大男性对于舆论的发声和思考如此弱?
我的一个猜想是:是不是铁拳对于女性键政有额外的宽容?我印象里,公诉案件中,女性被告最终被定罪,以及刑期,都是比男性要少的,哪怕同一类型的犯罪也是一样。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在基层的派出所执行,检查院起诉时,公务员们的执行力度,对女性就是会比对男性弱?至少在我的观念中,一般打工人是很容易因为键政之后因为口袋罪被拘留/定罪的。且当下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基层警察和检察官,追求结果正义,且他们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对我个人而言,我估计的考虑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理论研究和社会考察上。有的事只有去了,看了,才会知道。
@mashiro 加上人家本来就是普利策奖的得住,这构图一下子就能被人猜出来233
@mashiro 有人去扒了照片的信息,看到拍摄设备是a93。而且站在最前排的都是美联社之类的大媒体的记者,基本上是要被特情局来回筛几遍的,什么人用什么设备早就固定下来了
@alikia 确实,赤脚有不少好处,但是受伤的几率更高,而且现代人基本都习惯鞋底的缓冲了,没有鞋底缓冲的话,大概率脚踝会直接报废
一般来说是用宽楦鞋+零落差来让脚适应一下,如果OK的话,再考虑换更靠近完全赤脚的鞋子。真感兴趣(且有钱)的话,可以看下奥创的鞋子,什么都好,除了贵...
@mashiro 这图一出,基本上直接锁定胜局(本来还说要不要搞台同款设备,一看:索尼a93,价格38k+,告辞 )
@11abac 太惨了...你这是出了什么事啊...
@11abac 没啥问题
一方面是现在的x光计量已经控制的很好了,早期的“一年不能做两次x光”,“怀孕备孕不能做x光”的规则已经过时了。基本上只要不是做个什么大几十次都没啥问题
另一方面,没记错的话,ct和核磁,都不是伽马射线,一个是正电子,另一个是啥来着忘了,反正对于致癌等生理损伤而言更小,不过价格更贵,因此大的骨折,医生还是更倾向于使用x光(便宜,拍照速度快,出片速度快)
@11abac 本来想在知乎上说的话,想了想还是没继续说了。没想到被你说出来了2333
@alikia 根据容量和使用频率抉择咯。不过你的微信和qq为啥这么小?ios优化的很好吗?/挠头
@BlueObserver 不喜欢就不喜欢嘛,要是我说了不喜欢对方就垮个脸,那我绝对不会跟他有更多的朋友间的往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我不喜欢你就要摆脸色,你当你是谁啊?
@lucyli
我想说的是:母亲这个角色被压迫,是因为人们看到了母亲所承受的越来越多的家庭事务。而父亲因为被资本异化,所以承担了资本的剥削,同时被迫的把资本带来的矛盾转化为夫妻之间的矛盾。
至于你说的,各种枷锁,我有意识到,但我不担心——因为解决起来也很简单,不去在意就好了
各种责任,义务,不对等的时候我就都拒绝掉。
孩子的问题也简单,孩子体检的时候顺带做一下亲子鉴定就好了。
而且我不一定找得到会与之结婚的人,毕竟这年头没剩下多少旧时代的残党了。
你有提到:“男性无法善待自己的脆弱”,但这一点对我来说完全不构成困扰:我拒绝接受任何不对等的契约。如果强加在我身上,我会逐步升级反抗的烈度,直到我能做出的最暴力的反抗,哪怕这种反抗的结果是所有人一起毁灭。
我猜测你有这种论断,是因为有的人觉得“自己必须承担起这种义务与责任”,而我觉得“不能因为有了瓶瓶罐罐就害怕这些东西被打破,然后什么都不做”。只要有矛盾,有不公,那就应当去斗争。至于会出现什么后果,那反倒不应该是斗争的人考虑的事情——妥协派和恶龙都不在意后果,屠龙者更不应该去在意。
我本来以为我的表述已经足够明确了,现在看来还是容易给人造成误解。抱歉,以后会写的时候会更注意一点,尽量更加精确的说明我的想法。
@lucyli 我是在说,当下这个社会对父母的要求,是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就注定比不上其他人。这一套社会使得你所说的“自己爱自己”,“父母与子女分离”是不可能的,子女没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算子女不在意,父母会不会在意社会对于他们“没有做一个好父母”的评价?
@mammonyan 太草了
嘛,今天就吐槽个爽
关于“顺直男”
按照我查询到的定义,这个词是出自性少数群体的圈子,用于描述那些顺性别(普通异性恋)同时又看不起性少数群体的男性。
如果单纯的是这个意思,那我也没有什么想吐槽的。
但是我刚才在世界线上看到条帖子,内容是一名女性吐槽,说因为自己穿裙子,就被某个不熟的男性嘲讽不知道什么是哈密顿算子。然后在评论区中,楼主直接使用了“顺直男魅力大赏”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嘲讽。
说真的,我能理解她的心情,毕竟这种性别歧视的人,就该被打碎烧干净之后用来做肥料。
但是不应该乱用词汇。
性别歧视就是性别歧视,如果想调侃一点,可以考虑使用“老古董”,“老封建”等词汇来形容。但是对于各种词汇的挪用,或者说对已有词汇赋予新的含义,我一直是强烈反对的。
毕竟不管是“顺”还是“直”,都跟性别歧视这件事没关系
如果说“男”跟性别歧视有关,那这一行为本身又何尝不是性别歧视?
说回这个词本身。我大概能猜测到,楼主的想法是借用“顺直男”对于性少数的看不起,来嘲讽性别歧视的行为。但问题在于,讲性少数的人,他们强调的是“自由与公平”,这玩意是与“集权与效率”相冲突的,这是一种政治态度,在我们当下这个社会,这两点是没法既要又要的。所以性少数使用“顺直男”这个词,其实相当中性,而且更多的是在强调不同的政治立场。
但是女性权力,这玩意不是什么“政治正确”,而是权力架构上的问题,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问题。把权力义务问题与政治立场问题画等号,这无疑是对女性权力问题的一种矮化,更别说这种词句挪用的问题对于女权主义者立场的伤害了——因为老封建们可以轻松的把水搅浑:“你们干嘛骂我们普通男性”
所以,不要给已有的词句赋予新的含义,除非这一行为真的很恰当,或者背后有什么相当有代表性的故事。(至少对于顺直男这个词,我是没查到有什么故事)
@mammonyan 真的不是因为川普的影响吗?(狗头)
@lucyli 但问题在于,对于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几乎全面压在父母的身上:孩子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那肯定是父母没有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毕竟老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孩子,父母没有配合老师的话,怎么能教好孩子。于是乎在高考的这个体系下,父母,孩子,老师,陷入了无限的内卷,以及往两边扩展——卷完高考卷中考,考研,再去卷学区房,考公,社会关系,乃至于孙子上学,孩子的幼儿园,各种东西都在卷。这些资源只能由父母提供,所以父母被社会规定“必须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那么自然,父母都付出了这么多了,他们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都付出了那么多了,一点点爱又算是什么呢?
@lucyli 倒不是说“婴儿不需要爸爸”,而是爸爸这个角色,在资本社会下被解构了。父亲应当承担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分娩前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寻找各种营养品,补品,满足妻子的营养需要。在分娩时找有经验的医生,辅助孕妇分娩。在孩子出生后,一方面照顾好妻子的生活,避免产后感染,同时也需要恢复体力与抵抗力,调整身体状态。一方面要照顾婴儿,睡眠,玩耍,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以及后续婴儿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生活,成长上的需求。
但是资本社会中,这一切都变成了钱: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用钱买,照顾可以用钱买,医生可以用钱买,对婴儿的照顾可以用钱买,至于各种各样的物品,一样可以用钱买。
所以父亲的角色被单一化成“金钱的提供者”了,所以在那些低收入家庭,他们反而不适应了——一方面是沉重的工作,一方面是照顾妻子和婴儿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只要夫妻双方存在着认知差异,或者对某件事应当付出的时间精力的看法不同,就会爆发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这时,不少男性会选择走后退的路子——通过封建礼法来规训妻子,让妻子承担更多的义务。
但是打工人能退一步,老板就进一步。更多的工作,加班,以及无休止的call。相当于是资本对打工人的压迫,被转移成夫妻之间的矛盾,乃至于因为封建残余,演化成丈夫通过封建对妻子的压迫。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对抗资本的时候,需要把各种封建制度给扫干净——没有退路人们才会前进。
只不过在看到阳光之前,更多的人大概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斗争,分离,然后自我怀疑“明明ta那么好,怎么会这么对我?是我不够好吗?”/叹气
可以考虑点进去看全文(我是看到一半觉得看不下去就退出来了)
提几个我觉得问题很严重的点吧
1.没有说明白自己抨击的对象是谁
“你们中许多人让人承受伤害,另一些人只是作壁上观,最后全体男性各自沉默...”
这里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说明各个群体的问题在哪里。作为一个普通象友,你不可能要求我去越多所有时间线的嘟文(假设我在那个站),同理,我如果跟发文者不熟,或者是我很疲惫,不想做过多的回复,那我也有不回复的权力:即,你不可能指望别人发声。天安门砍人事件,一堆美分嘲讽,说什么“几千人被几个人追着跑,真是丢人”。但当任何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遇到持刀杀人的场景,又有几个人能进行有效的反抗呢?逃跑才是本能,逃跑不丢人,有人带头反抗的时候跟着一起反抗就行。
说回到这件事本身,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之后,在网络上发声,我们当然不能容忍屁股歪到施暴者那边的声音,但如果不能容忍不发声的人,那跟各种历史上的集权政府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换个人,换个思想罢了。
2.对受害者要求过低
先说明,我不是说受害者受到伤害理所当然,又或者其他什么受害者有罪论,我说的是,这篇回复中的观点,对受害者本身,所要求的能力水准过低。网络世界是一个匿名世界,就算能定位到ip,也能通过跳板等方式隐藏攻击者本身。因此,上网的时候,就要做好被恐吓,被威胁的可能。如果不理解这一切,那就跟赤手空拳进森林一样,受到什么伤害都不奇怪。其次。受害者应当主动反抗,对方既然能威胁,那被害者是不是可以报警?就算不能报警,能否通过反向恐吓或者其他方式来反击?又或者是直接拉黑?求助管理员进行定点清理?直接不理睬?这些方法我不知道对方是否尝试过。但如果尝试过,那表述不应当单纯的是“不堪其扰最后只能放弃账号”。
剩下的一些问题,是关于整个对话中的各种观点。
3.对于不理解群众的傲慢
我发现很多后女权的支持者,对于不理解女权内核的人,是相当傲慢的。是的,我只是个普通男性,不了解女性的困境,也缺乏支持女性的动力。但这不是女权主义者抨击我的理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村妇女也不理解,她们应该受到抨击吗?那如果她们上网,提出她们的困惑,女权主义者会不会温和的跟她们解释?如果会,那对于男性为什么就带有如此之大的敌意?仿佛男性这个性别天生就是原罪?我认为这是一种傲慢,一种“你们不会懂得啦,乖乖的跪好挨骂就行”的傲慢。
4.对于行动主旨的混乱
在别人请教什么是“metoo”的时候,楼主表现出来的态度是“自己去搜,我没有义务教你”。拜托,女性权益只是女性的事情吗?举个经典的例子,电车色狼。日本搞成什么样了?先是搞女性专用车厢。然后挤不进去的女性在普通车厢中就被骚扰了,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没有去女性专用车厢,不就是想被骚扰吗?”然后升级成“只要女性声明被骚扰了,男性就会被逮捕”。好了,这下男性一旦被女性声明说骚扰对方,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只有“武士决斗”,不管男性到底做了什么,只要男性不想去坐牢,那就只能武士决斗,而这对女性来说是下下解——一方面,就算对方真的做了性骚扰的动作,自己也会被打。另一方面,本来有可能被解开的误会,只能以女方被打男方被拘留收场。所以,各种女权活动,没有男性参与是推行不下去的。
但既然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为什么一遍要举着“metoo”的牌子,一方面又做着阻碍这项活动推行的事情?到底是认识不足,还是把女权当生意?
5.用词混乱
每次看到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就总会使用“父权”这个词。我对这个词的延误,比对“鲁棒性”的厌恶有过之无不及。鲁棒性好歹让人摸不着头脑,会让人去查一下具体的含义。但是父权这个词,很容易望文生义,直接把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变成性别矛盾——父权的“父”字,直接把阶级矛盾的核心,权利的分封,给彻彻底底的抹去了。只剩下性别,然后让人去进攻。好好的“封建糟粕”,为什么要用“父权”来替代?附庸风雅也不是这么个搞法吧?不讲权力的结构,不讲资本的占有,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的流通,就直接变成单薄到不能再单薄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所以用这种词汇来描述事情,情绪上可能很爽,但是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难不成女权运动能脱离男性完成?还是说只想搞性别斗争,并不在意女性群体中个体权益是否的到保障?
刚刚回归,容我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