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11月14日 倭蜂猴 Nycticebus pygmaeus

长得“大眼溜睛”的倭蜂猴,因为白天总在团成一个球睡大觉,被称为“懒猴”。懒猴科是唯一全员不会跳的一科猴子,它们的基础代谢率比类似体型的灵长动物低了大概一半。其实懒猴们真的很忙。蜂猴属虽然只会爬行,但每天晚上可以移动六公里,这活动范围甚至能媲美行动敏捷的长臂猿。

蜂猴最奇怪的特点是有毒——蜂猴属是唯一有毒的灵长类家族,它们手肘内侧的腺体会分泌毒液,使用方法是举起前肢,来回舔身体左右侧的腺体,它的分泌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会组合成一种有毒蛋白。被蜂猴“涂满毒液的毒刀”咬伤的其它蜂猴和人类,都会轻则伤口剧痛坏死,重则直接休克甚至死亡。

因为蜂猴长相可爱,有些人想把它养作宠物,为了不被它咬伤,人们会残忍地把蜂猴的牙齿剪去。宠物和药材贸易,严重威胁着蜂猴的生存。我国的倭蜂猴现在只有西双版纳可能有野生分布。个子更大的蜂猴(N. bengalensis)状况好一点,在滇西、滇南,也许还有广西靠近越南的少量地区还有分布。这两种蜂猴都是IUCN濒危(EN)级,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作者 @紫鹬_ziyu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ADw3qC4

突变的白化北美豪猪宝宝!图片拍摄于路易威尔的Nebraska Wildlife Rehab

拍摄:Joel Sartore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sIyvRLj

11月14日

果壳綦江龙 Aquilaria sinensis

日历娘:今日是果壳创立11周年,今天的物种是以果壳命名的唯一物种——果壳綦江龙Qijianglong guokr,撒花!

果壳綦江龙属于马门溪龙科,这个科的成员包括体长可能达到35米的“亚洲第一龙”中加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果壳綦江龙的体型只能算“平平无奇”,“只有”15米长。

1994年,重庆綦江县的农民蔡长铭首先发现了果壳綦江龙的骨骼,2000年,蔡长铭的儿子将一块石头带到了重庆自然博物馆,鉴定为恐龙化石。直到2009年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建立,果壳綦江龙的化石才得以发掘,并得到了这个名字,以表彰果壳网在科普方面做出的贡献。

果壳綦江龙生存于距今1.15亿年前早白垩纪,在白垩纪,许多侏罗纪的“明星”恐龙类群,包括一些长颈子、长尾巴的蜥脚类恐龙,已然走向灭绝,而作为马门溪龙科的果壳綦江龙,已经可以算是“前朝遗老”了。

与其他马门溪龙科一样,果壳綦江龙长有简单的勺状牙齿,不能咀嚼,却能将松杉,银杏等裸子植物的叶片像撸串一样从树枝上“撸”下来,囫囵吞入巨大的腹腔中。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无需频繁走动,只要稍稍摆动一下长颈的角度就能吃到一大片范围内的树叶。

祝果壳和大家只要坐着不动,就有好吃的滚滚而来~

作者 @黑鳞鸡冠蛇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qWHEHQf

高颜值的观赏植物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起源于南美洲,现在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有大量的引种

图1,来源:MaxPixel

图2,来源:Pixabay

图3、4,来源:wikimedia,作者:Kgbo

图5,来源:MaxPixel

图6,来源:Pxhere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iHwqppu

森林蜥蜴和千面避役

Twitter画手参考现实动物绘制的宝可梦

图1,作者:ゆにまる YU2MARU

图2,作者:cart2017 墨佳のクロッキー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i6ZbZlk

11月13日

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所谓沉水,指的是沉香属植物产生的香料。土沉香是中国特有的沉香属植物,除了土沉香,还有从东南亚进口的“蕃沉香”,来自另外一些沉香属物种,比如沉香。

沉香属的树干或根部被白蚁之类的昆虫蛀蚀,或者被人损伤以后,产生的化学防御物质,经过长期的化学变化,就会成为香料的材料。沉香木材上,分泌物格外多的区域,密度很高,放在水中可以沉底。所以称为“沉水香”或“水沉香”。

因为产量极少,所以土沉香在古代价格非常昂贵,一度达到“寸香寸金”。《世说新语》中有个故事,说西晋著名的土豪石崇家里非常豪奢,厕所里都摆放着香料“甲煎粉(香料名)、沉香汁(香水)”,客人进去都战战兢兢,可见沉香在当时算是稀罕物。

由于人类对香料和木材的需求,从清代开始,中国大多数地区的野生土沉香树都已经消失,只在海南、香港等地有少数遗留,广东省内只有零星散生的植株存在了。1996年,土沉香被列入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为易危(VU)等级。

作者: @安迪斯晨风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hwsggzX

11月12日 铁肺

想象一下,你躺在一个呼呼作响,棺材大小的铁皮罐子里,能自由移动的部位只有眼睛,一旦停电或者故障,机器停止工作,你就将窒息而亡。这是《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第五季的其中一集,觉得害怕与绝望吗?对于1955年的观众来说,这个“铁皮棺材”却是救人性命的神器。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曾经是常见的传染病。有一部分病人会被病毒攻击中枢神经,导致横膈膜肌肉麻痹,从而无法呼吸。因此发明出了辅助人工呼吸的机器:将人头以下的部分装进一个密封容器内,将容器内的气压变为负压,迫使胸腔进行扩张,肺部得以吸气。这种机器被称为“铁肺”。

在发明之初,铁肺并非作为长期治疗的医疗设备,患者住进铁肺是为了暂时休养,但也有更不幸的患者,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因此他们面临在“铁皮棺材”中的终身监禁。一名铁肺使用者在记录下了停电时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我们说不出话,只能拼命弹自己的舌头来呼唤护士的到来。整个病房就像是鸡圈,充满着弹舌的声音。”

随着脊髓灰质炎疫苗技术的进步与推广,这种可怕的病逐渐消失,人类迎来了曙光。但是随后到来的就是铁肺及其配件停产。还在使用铁肺的患者又面临着新的危机,脖子上的橡胶圈几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以保证气密性,而如今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这小小的零件上。

作者 @antares0_0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185Ye3BO

光棍(剁手)节快乐!

不管你是接受单身,还是期待脱单,人类似乎都把单身当成一件私人的事情。但是对于其他生物的单身,我们就不那么给人家留出私密空间了。有一种母胎单身,而且注定单身的植物,人类每年掐着点儿,围观它们企图有性繁殖的尝试。它就是——染井吉野,又称东京樱花。

东京樱花是大岛樱和江户彼岸樱的杂交后代,无法产生可育的种子,所以全世界的东京樱花,都是无性繁殖的后代,真是光棍之神,光棍之极致。也因为基因相同,东京樱花的花期非常统一,同一环境下一齐盛开形成花海,成为日本人热爱的围观对象。

(图片: @钟蜀黍满脸黑线 )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ZsatVTP

11月11日 雀鳝

雀鳝包含雀鳝科的七个种,大型雀鳝如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历史记录可达3米长,体重超过150公斤。雀鳝的容貌峥嵘奇古,很有几分“史前生物”的样子。事实上,这个家族已经生存了1亿多年,确实可称为活化石。

雀鳝是凶残的掠食者,长着一副布满尖锐牙齿的长吻,当猎物不经意间靠近其嘴部,它就瞬间发动突袭,张开大口猛咬,一口钳住还没反应过来的猎物。

雀鳝还有一身菱形硬鳞(Ganiod scales)。这种鳞片还存在于鲟鱼、弓鳍鱼等远古鱼类身上,在鳞片的基础结构——齿鳞质上覆盖有类似于人牙齿珐琅质的坚硬物质,并叠加一层主要由磷灰盐结晶形成的硬鳞质,像铠甲一样坚固。这也使得烹调雀鳝的难度大大提高,甚至要用上锛凿斧锯。

在我国,雀鳝是入侵物种,生猛的捕食和竞争能力让它们可以大杀四方,雀鳝进入较小规模的水体,可能会把可食用的生物全部剿灭。如今雀鳝作为观赏鱼饲养已经相当普遍,大家要切记,千万不要放生雀鳝!

作者 @海鲜知道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YKTC0zt

鸡枞之所以这么坚实,是因为它要钻透白蚁窝才能露出地面。鸡枞菌属的属名Termitomyces,就是“白蚁”和“蘑菇”的结合,又称蚁巢伞属(顺便一提,被称为鸡枞的食用菌还包括大环柄菇属的Macrolepiota albuminosa)。

大白蚁亚科在和蘑菇共生的过程中,把巢穴造成了极其精致的温室,甚至还有空气流通系统:蚁巢在顶端和周围墙壁上都有通风孔。热空气像烟囱一样从顶端的开口排出,冷空气就会从墙壁的开口补充进去。不过,不要指望白蚁有空调,适宜白蚁和蘑菇生存的环境,对于人来说还是太闷热了。

图1,白蚁用来种植蘑菇的菌圃,和长出地表的鸡枞菌属。来源:10.1016/B978-0-12-382034-1.00009-8

图2,白蚁巢的模型。加热的空气从上方的“烟囱”走掉,相对低温的空气从周围补充进来。

图3,巨大的白蚁巢!来源:wikimedia,作者:brewbooks

图4,纳米比亚把与白蚁共生的蘑菇印在了邮票上!

图5,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是白蚁“田地”菌圃的化石,来自中新世,是已知最古老的白蚁和真菌共生的证据。来源:DOI:10.1007/s00114-006-0149-3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RcKnzeR

日历娘第一次吃鲜鸡枞,原来是像梨一样甜甜脆脆的!

鸡枞人工栽培的难点在于它和白蚁共生。鸡枞的菌丝在白蚁巢中生长,白蚁借助真菌来分解植物残骸里的木质素,白蚁巢中生长的真菌种类很多,不止鸡枞,它们还有专门用来栽培菌丝的基质,称为菌圃。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Q1FyuT3

11月10日 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

为什么说许氏禄丰龙是“中国第一龙”呢?因为它是第一种由中国古生物学家命名的恐龙,也可以说,许氏禄丰龙的发现开启了中国恐龙发现的纪元。

抗战时期,中华大地遍布战火硝烟,很多大学都向西南内地迁移。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在云南禄丰,发现当地人使用脊椎骨化石做油灯,从而发现了许氏禄丰龙的化石。卞美年和杨钟健合作,发掘出这种新恐龙,并发表了论文。“禄丰”,指这种恐龙是在禄丰发现的,而“许氏”是纪念杨钟健的老师,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克•冯•许纳(Friedrich•von•Huene)。

禄丰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当时的环境比较干燥而温暖,禄丰龙的体长可以达到8米,在那个时代是不折不扣的“大块头”。但它后世的亲戚们,在之后的大约1亿多年中,不断涌现出更加庞大的“巨无霸”:阿根廷龙、易碎双腔龙、中加马门溪龙……这是一个充满传奇性的时代。

作者 @二猪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Pyr2WRE

这个好像镶嵌着点点芝麻的东西,是三叠纪爬行动物的一坨翔。Martin Qvarnström等人组成的团队,使用3D模拟技术重现了这块翔化石的内容物,并在里面发现了一种新的甲虫,命名Triamyxa coprolithica。

参考资料:doi.org/10.1016/j.cub.2021.05.015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HtY1ck2

阿氏锉鳞鲀Rhinecanthus assasi,因为它富有设计感的花纹,有毕加索鳞鲀的俗称

图1、2,来源:Flickr,拍摄:Francois Libert

图3,来源:Wikipedia,作者:Arpingstone

图4,来源:Tim's Tropical Fish - Saltwater,作者:Keoki Stender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GZwoPrn

11月9日 斑驴 Equus quagga quagga

格兰特动物学博物馆(Grant Museum of Zoology)收集了6.8万件动物学藏品,近年来一些罕见的珍贵标本随着研究被重新发现。其中包括一具珍贵的斑驴骨骼。

斑驴的老家在非洲大陆南部地区,它的头部和前半身像斑马一样有条纹,后半身像马,皮毛呈深棕黄色。开普省卡鲁和奥兰治自由邦,曾有着数量可观的斑驴。然而在19世纪后期,随着殖民者的肆意猎杀和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斑驴的种群数量不断锐减。1883年8月12日,最后一匹斑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动物园孤独死去。

在斑驴灭绝一百年多年后,通过线粒体DNA比对,人们意外地发现,斑驴并非一个独立的物种,而是平原斑马(Equus quagga,原为Equus burchellii,最常见的一种斑马)的一个亚种。大约在12~29万年前,斑驴与平原斑马分道扬镳。由于地理位置的隔绝或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斑驴演化成了“打印机没墨了”的半身斑纹。

虽然斑驴已灭绝,但现在还有一个名为“斑驴计划”(Quagga Project)的科学研究小组,挑选出腿部条纹较少、体色偏棕黄的平原斑马,交配培育出颜色比较淡的斑马,让斑驴的外貌特征起死回生。

作者 @江南蝶衣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G5R7sw0

11月8日 小蓝金刚鹦鹉 Cyanopsitta spixii

2011年播出的电影《里约大冒险》,让小蓝金刚鹦鹉成为了最出名的极危鸟类之一。

巴西的圣弗朗西斯科河(River São Francisco)盆地,是野生小蓝金刚鹦鹉唯一的故乡。当地半干旱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卡廷加群落(Caatinga Biome),即由落叶灌木和季节性干燥林地结合构成的植被。小蓝金刚鹦鹉高度依赖卡廷加群落生境,尤其是圣弗朗西斯科河两岸沿河的银鳞风铃木林。

不幸的是,这条河谷同时也是从沿海深入巴西内陆的重要道路,由此承受了超过三百年的高强度移民与开发活动。小蓝金刚鹦鹉数量减少带来的另一结果,是“物以稀为贵”,私人收藏家及某些机构对这种珍禽,促使偷猎者逐利而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只紫蓝金刚鹦鹉黑市价格为50美元,小蓝金刚鹦鹉则能卖到2000美元!

小蓝金刚鹦鹉野外最后的确切记录,是在2000年底,至此这个物种于野外灭绝,还幸存着数量不到200只的圈养种群。幸运的是,仍有人为了拯救它们正在努力着。巴西有关机构表示,计划于明年,在受到严格保护的自然栖息地内,重新引入人工繁殖的小蓝金刚鹦鹉。希望它们能在野外成功地生存并繁殖,让《里约大冒险》里的奇迹在现实中复现。

作者 鸟人Robbi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wESDXWs

突降暴雪,冻拉了……

北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先前归于银喉长尾山雀

来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作者:Tony Wu

:icon_weibo: weibo.com/1862961765/L0ny01LQt

Show older
小森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愿这里,成为属于你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