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枝根贝母 Fritillaria sewerzowii
枝根贝母生长于中亚海拔1000-3000米高山地区,在我国新疆可能有分布。爱德华•奥古斯特•冯•雷格尔(Eduard August von Regel)曾为它建立新属 Korolkowia,但后来贝克(John Gilbert Baker)将其降级为亚属。
枝根贝母每年早春开花,不同植株的花色各异,有黄绿色、黄色、橙色(不过,都不鲜艳)。到了秋季,枝根贝母的地上部分会全部枯去,地下的球茎也开始休眠,等待下一个春天。
枝根贝母虽然长在中亚高山地区,但人们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培育它了。目前在欧洲比较容易见到,国内也有少数地区引种种植。在北京引种的结果显示,它对北京的气候条件还不适应,不过在养花hard模式北京,什么珍奇花卉还适应呢?
作者 @翦翳翎
12月3日 螺钿漆器
在浙江省博物馆中,收藏有好几件我国古代的漆嵌螺钿工艺品,其中,元代的黑漆嵌螺钿庭院人物图圆盒是年份最早的一个
产漆的植物中,最重要的是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漆树的乳汁收集过滤后,就得到了生漆。生漆含有大量的漆酚,在漆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干燥的漆膜。漆质地光滑、坚硬,防水性能超强,李约瑟把它称为“最早的工业塑料”。
而螺钿是贝壳磨成的薄片,贝壳珍珠层有规律的分子排列方式,呈现出独特的光泽质感。常用于镶嵌的种类有鲍鱼、夜光蝾螺、珠母贝、大珠母贝等。五代以前的螺钿,使用的多为厚螺钿,颜色发白,而南宋以后,薄螺钿慢慢成为主流,原料多用鲍鱼壳,光彩夺目,能够在漆器上拼出五颜六色的图案。
在隋唐时期螺钿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还被僧侣和遣唐使带到了东邻日本。在当时的日本,中国“进口”的精品螺钿器被视作国宝,2019年的正仓院展上,“领衔出演”的展品便是唐代的螺钿紫檀琵琶。
作者 @沙漠豪猪
高颜值的丽翅蜻,五颜六色的黑~
图1~3,黑丽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来源:Flickr,作者:Greg Peterson
图4,曜丽翅蜻R. plutonia,来源:pixabay
图5,华丽翅蜻R. resplendens,来源:Flickr,作者:Graham Winterflood
图6,华丽翅蜻R. resplendens,来源:Flickr,作者:Bill Higham
12月2日 多足青蛙与寄生虫
上世纪90年代中叶,美国明尼苏达州新村学校(New Country School)的一个小孩,捉到了一只三条腿的青蛙。自此,大批后肢畸形的蛙类进入美国人的视野,有的没有后腿,有的甚至长出了八条后腿。人们担忧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变异,消息流传到中国之后,还有人创作了“变异青蛙有剧毒,成群结队攻击人”的恐怖故事。
畸形青蛙并非现代科技的恶果,而是纯天然的产物。一种吸虫纲的寄生虫Ribeiroia ondatrae,通过改变调控发育的分子浓度,让青蛙变成畸形。R.ondatrae一生有三个宿主:蜗牛、青蛙、鸟。多长出腿的青蛙,跳跃和游泳能力都大大下降,很容易成为鸟的盘中餐,从而帮助它进入下一个宿主。
虽然人类并没有让青蛙长出许多腿,但吸虫的突然兴盛,跟人类的活动还是脱不开关系。蓄水工程会养育大量的淡水螺类,为吸虫提供更多宿主。而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也使得螺类数量增长。人类活动把寄生虫的宿主带到美国各地,可能因此促进了寄生虫传播。开发自然湿地使得鸟类的生活环境拥挤,人工水体中鸟类却繁殖更多,也提高了寄生虫的密度。
研究畸形青蛙的重要人物,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逊(Pieter Johnson)认为,青蛙的健康,反映着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青蛙的命运,也关系到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命运。
作者 @松鼠濑尿虾
一些DeviantArt画手绘制的“真实宝可梦”!
Joshuadunlop的火恐龙,拥有真实的蜥蜴皮质感
Grolderarts的派拉斯特,不仅有各种蘑菇形态,还有超级马里奥形态
Arvalis的敲音猴看上去手感颇好,顺便一说,他参与了《大侦探皮卡丘》里毛绒宝可梦的制作
Blueharuka的火爆兽和圈圈熊,兼有漫画和现实动物的风格
Alekivz的斗笠菇,给造型非常抽象的宝可梦补上了生物的细节
Lindseywart的嘟嘟,毛发看上去颇为柔软
Abrahamdavid的爱心鱼,场面犹如真正的捕鱼
Tinowalter的雷电球,啊这……
12月1日 桂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山海经•中山经》有云:“云山,无草木,有桂(筀)竹,甚毒,伤人必死。” 这种竹“毒”在何处?一种解释是这种竹材坚韧,“甚毒”主要指它适合制作杀伤性武器。
桂竹的用途不止武器。古人曾概括竹的应用包括“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cuàn)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桂竹除了竹笋有苦涩味,不一定适合食用外,其它的用途都可以胜任。
桂竹是开花间隔最长的竹子,约130年左右。这意思并不是说桂竹活到130岁,就要开花、结籽、死去。事实上桂竹的地下茎平均寿命只有10年。而是说开花时间到来时,桂竹无论地理位置或气候条件,甚至移植到外国的桂竹,都会同时开花、结实后死亡(许多竹子一辈子都没有赶上这个开花期)。
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渭水流域和淇水流域曾是重要的竹子产地,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以桂竹为主的可能性较大。汉武帝命汲仁、郭昌治理黄河支流瓠子河时,“下淇园之竹以为楗(jiàn)”,就是砍伐淇园的竹子,将河流的决口堵塞住,可见竹子之多。
后来随着历史上几次小冰河期到来,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了多方面影响,产竹地逐渐南移,今天在黄河以北,已经很难见到茂盛的天然竹林了。
作者:瑶华
11月30日 交配中的龟化石
在麦赛尔化石坑(Messel Pit)里,发现了许多学名为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的龟。有趣的是,有不少龟两两成对,呈现“一个叠一个”的姿态。这是已知唯一保持交配姿势的脊椎动物化石范例。A. crassesculpta在大约4700万年前生物性死亡,如今又在人类的围观下社会性死亡。
化石保留的动物社死瞬间,不仅能提供段子,还蕴含古生物学和古地质学的许多重要信息。 麦赛尔化石坑的动物是被谁所杀?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火山释放的有毒气体,动物们被熏死。另一种是湖中有毒蓝藻爆发,喝了水的动物中毒而死。
了解龟的求偶方式,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柯南式的线索。如果有蓝藻毒素,龟无法在有毒的表层水里完成求偶。在激情燃烧的A.crassesculpta爬跨时,可能沉入更深的水里,接触到湖底冒出来的火山有毒物质,共赴黄泉。
作者 @松鼠濑尿虾
11月29日 爪哇虎
爪哇群岛的自然史和火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滋养了爪哇群岛的植物,而七万多年前,多峇(bā)超级火山喷发,遮天蔽日的火山尘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森林退缩到互不相连的地区碎片中,动物们也随之进入这些岛屿般的“避难所”,各自走上独立的演化之路。
巽他群岛上的三个虎亚种——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和巴厘虎,恰恰是在距今六万七千年前后,追随着环境的恢复脚步,进驻了三个岛屿。相对于大陆上的老虎,它们身躯更小,这可能是对资源匮乏的岛屿生境的适应。
到了19世纪末期,荷属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开展了农业改革,把大片热带雨林和冲积平原改造成了种植柚木等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园。随之而来的猎物数量减少和人兽冲突增加,使得爪哇虎陷入了困境。道路将虎的栖息地分割成更小的碎片,狩猎使情况雪上加霜。四十年代,巴厘虎灭绝,八十年代,人们不得不承认,爪哇虎也已经灭绝。
今天,爪哇岛上居住着将近一亿五千万人口。作为油棕等重要经济作物的产地和红毛猩猩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珍珠一样的巽他群岛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野生动物保护形势。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 @灰袍卢平
电影上猛男打架之前,把手指关节捏得“咔咔”响,动物也有类似的示威方式。具有《十万个冷笑话》哪吒身材的大羚羊Taurotragus oryx(又叫伊兰羚羊、巨羚),走路的时候,前腿的腕关节会发出非常响亮的“咔哒”弹响,上百米外都可听到。这种声音是一个诚实的信号,雄性大羚羊借此判断对方的块头和力气。
弹响的声音,是绷紧的韧带滑过腕关节骨发出来的,像琴弦一样,韧带越长、越粗,则声音越低。韧带的长短和骨骼的大小是正相关,而韧带的粗细和肌肉量的多少是正相关,所以羚羊块头越大、越壮,韧带越大,发出的声音也越低沉。它们可以借此判断对方的实力,是不是打不过的猛男,以决定要不要进犯。
图1,来源:123RF,拍摄:fouroaks
图2,来源:iStock,拍摄:Ivan Mateev
图3,来源:Dreamstime,拍摄:Henkbogaard
图4,来源:Dreamstime,拍摄:Ivan Mateev
11月28日 加拉帕格斯企鹅 Spheniscus mendiculus
伊•布尔斯马(Dee Boersma)被称为“企鹅的珍•古道尔”,“进化论者的圣地”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让她时刻挂怀的企鹅——加拉帕格斯企鹅。
作为生活在热带的企鹅,和洪堡企鹅相比,加拉帕格斯企鹅的体型缩减了25%,它们脂肪更少,羽毛也更蓬松稀少。加拉帕格斯周边海域算不上富饶,近海鱼群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依赖太平洋赤道暗流,和加拉帕格斯海山碰撞产生的上升流为海水带来“肥料”,从而产生渔场。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暗流常常减弱或向北错位,鱼群便会锐减,对于加拉帕格斯企鹅来说,日子就会十分艰难:较小的体型无法支撑它们到更远的海域觅食,较少脂肪储备也成了饥荒年份的软肋。
1970年以来,布尔斯马已经亲眼目睹了多次,厄尔尼诺现象对加拉帕格斯企鹅造成的严重打击,自1970年至今,加拉帕格斯企鹅种群已经下滑了70%。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她对企鹅持续研究的几十年间,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和强度变得愈发猛烈,令人忧虑的是,企鹅面临的饥荒,只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
保护环境,扼制气候变暖,即使希望微乎其微,老人依旧在奔走呼吁,因为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和生态环境的保全,水滴般的努力同样重要。
作者 @想变胖的流浪
11月27日 K-T 界线岩石
不管我们如何喜欢恐龙,如何向往它们生存的那个世界,恐龙早已从地球上灭绝了,它们是如何从地球上消失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Luis Alvarez和他的儿子Walter Alvarez,发现在晚白垩纪到古近纪之间的地层中,铱元素的含量特别高,而这恰好与结束恐龙时代的白垩纪大灭绝的时间相吻合。铱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却在来自宇宙的陨石中比较常见,他们判断,灭绝恐龙的罪魁祸首是天外来客。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墨西哥湾的海底发现一个直径达18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被命名为苏克西鲁伯陨石坑。
6600亿年前,正值爬行动物的盛世,一颗直径10-15公里的巨大陨石从天而降,冲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兆吨当量的TNT炸药。约有3000亿吨尘埃被抛射进了大气层中,由于阳光被遮蔽,全球气温陡降,植物和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相继崩溃。恐龙、所有的翼龙、蛇颈龙目和沧龙超科全部灭绝。
兽脚类恐龙的后代虽遭受重创,却侥幸存活下来——现在比哺乳动物种类更多的鸟类,仍然翱翔在蓝天中。
作者 @黑鳞鸡冠蛇
Sabethes cyaneus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蚊子,没有之一!
不管是男蚊子还是女蚊子,在中间一对足上,都有漂亮的羽毛状腿毛,用来发出求爱信号。
不过它们的女蚊子还是会叮人的……[允悲]
图1、2,来源:Flickr,作者:Pual
图3,来源:Sandra H. South, Göran Arnqvist / Evolutionary Ecology Research (2009)
图4,来源:Semantic Scholar,作者:Dianna Steiner
11月26日 巨鞭蝎 Mastigoproctus giganteus
鞭蝎属于蛛形纲的有鞭目。鞭蝎这个类群体型都相当可观,而且长相都相当狰狞。不过,鞭蝎其实是非常温和的小怪兽。它们头前的一对螯肢看似可怕,但只能搞定小虫,或者用作挖掘工具;而主要的防御手段——从尾部喷射醋酸,也只是难闻而已。
鞭蝎照顾子女的时候,还有温柔的一面。怀孕的雌性会在安全的洞穴里生产,然后把卵块贴在腹部仔细照料直到孵化。刚孵化的小鞭蝎看起来结构还不是很分明,它们会用一个类似吸盘的结构把自己附着在母亲背上。在第一次蜕皮之后,小鞭蝎看起来就和母亲很相似了,不过,模样还是“娇嫩”很多。
鞭蝎还可以当宠物饲养。虽然不像捕鸟蛛那么流行,但在本文作者去过的每一个美国的爬展上,巨鞭蝎总会出现。不过,巨鞭蝎生长速度缓慢,繁殖周期长,比起人工繁殖还是直接捕捉野生个体更加方便、便宜。因此,市场上几乎所有巨鞭蝎都是野外捕捉来的。
虽然我国没有巨鞭蝎,但是也有相似的鞭蝎种类,而且个头也不小。如果大家在炎热潮湿的夏夜散步时邂逅了一只,不妨观察下这奇特又无害的小动物。
作者 @虫爷ChenZ
#物种日历 11月25日 智利土豆标本
土豆起源于哪里?有人认为,土豆起源于南美秘鲁安第斯山脉,还有人认为土豆来自智利。数千年以来,土豆的栽培范围一直局限在南美,直到残暴的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印加王国,在对南美印加帝国的血腥征服和占领过程中,顺便把土豆当做一种异域奇葩带回了欧洲。
土豆进入欧洲后的很长时期,都只作为稀奇的观赏花卉,人们普遍认为吃了土豆会得染上麻风病,称它为“魔鬼的苹果”。甚至有人认为它能够诱发情欲。在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里,好色的福斯塔夫爵士喊道:“叫天空下起土豆雨!”
经历了长期的误解之后,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应付欧洲的食物短缺问题。土豆、红薯等美洲作物在中国的推广和栽培,也支撑起了大清“康乾盛世”时的人口激增。然而,由于极度缺乏遗传多样性,爱尔兰的土豆受到马铃薯晚疫病毁灭性的打击,加之政治因素,导致了惨绝人寰的爱尔兰大饥荒。
人们通过从南美引入遗传多样性更高的土豆品种,培育出适应能力更强的新品种,来拯救爱尔兰的土豆。疫病的爆发也让人类第一次了解到,作物安全会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感恩培育出数千个土豆品种的南美印第安人,虽然他们在历史长河里寂寂无名。
作者 @喵喵植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