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分析看到的文章
在空间看到的,qq的分享机制很迷,所以我干脆贴原文好了:
我评论区也有男青年问我:
“都说男的有多大优势,可我确实没啥红利,我也很苦很惨,我也在底层,那我是个男的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那我给关注我的男青年写一篇长微博吧。
底层一点的男青年,会被“田园女权/女拳师”困扰,就“我也不是坏人,我都这么惨了,你还溅射攻击我,那你咋不锤资本家”,“你这是不是欺软怕硬?”
是的,田园女权和女拳师确实是有的。
有的时候我也很烦。
但,随着我的成长,我越来越理解所谓的女拳师。
前阵子有个脑洞话题问女青年:如果所有男人都消失24小时,你会咋样?
那么男青年们,你们可以先暂停,思考一下镜像问题:如果所有女人都消失24小时,你会怎样?
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啊:
就假设0点消失吧,我一转身,我女朋友不见了!
我肯定特别担心特别害怕对吧?
肯定要有很多事故,女司机在开的车,撞了,乘客死伤了一堆;女医生护士护理的病人,没人照料去世了。肯定乱成一团了。
我给老家打电话,我妈也不见了。
我会特别难过,度过之后混乱的一天,最后女人们又突然出现了,我喜极而泣,人类蒙受重大损失,但终究是回来了。
普通人基本就是这么想吧?
那换一个性转版本,应该也差不多,考虑到各种交通工具驾驶人员男的比例更大一些,可能损失还更大一些。
那么我看到很多女青年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好多回答都是:
——哇!太棒了!我晚上可以自由出门了!
——哇!我可以不穿内衣上街啦!
这种哇、哇的还特别多。
我看到这些答案,十分迷惑——
这还不是女拳师?
这还不是性别对立?
你们就这么仇视我们?
不说社会的混乱,就你爸不见了你都不伤心的?你就想着晚上可以出去??
女的果然不行。
还是男的比较理智!
可你再一想,为什么这么多女青年会不顾及自己爸爸的安危,会优先想到晚上可以出去了?
那是因为——
跟失去父亲、社会大乱的恐惧相比,“不敢走夜路”,是她们实实在在,每天都在经历的困局。
我当然知道我们治安不错,但人就是会风险厌恶,看了一条新闻、发生几起侵犯,人就是会害怕。
何况还有各种训规:“女的晚上不要出去,危险。”
那些脑洞的损失都是假的,走不走夜路要不要穿内衣被人凝视这些,是“我真有一头牛”的现实。
所以我能比那些女青年更理智地去开脑洞,是因为我从来不用被那些困局分散注意力。
这就是我的性别红利之一。
这个时候你还能说她们不够理智?
我刚戴上牙套的第一周,非常不适应。
牙套说麻烦也不麻烦,也不疼。但那个东西箍在嘴上的第一周里,会一直提醒我它的存在,我的大脑一直要被占用2%的CPU,让我非常烦。
如果那个时候你问我:如果世界上所有塑料都消失一天,你会怎样?
我不会跟你分析会死多少人会有多少事故。
我满脑子想的就是一件事儿——
太好了!没有东西弄我牙了!
那些女青年被占用的仅仅是2%的大脑CPU?仅仅是第一周?
这些分散注意力的要素只影响一道脑洞题么?
会不会影响到工作表现?职业规划?城市选择?
会不会她们要租更贵的房子?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机会?最后影响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性别红利。
今天中午和朋友吃饭,聊到结婚生娃,朋友问我想生男孩女孩。
我犹豫了一下,说了政治不正确的实话:男孩。
这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没关系,生女孩我也一定会非常爱她。
主要是,我发现当个男孩家长都有性别红利。
我就觉得,假设生了个男孩,他人生起跑线起码往前移动了20%(肯定不止)。
生个女儿,我会不会出于担心安全限制她的人生发展?我会不会由于疏忽导致她面对了什么危险?我从来没真正理解她的困境,我能不能当好一个父亲?
甚至我还知道,生个女孩,家长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还不是鸡娃,就安保接送就很难。
儿子到家晚了一小时,你喷他一两句算了,女儿晚到家一小时?我不得担心死?
现在都说什么彩礼高生男孩压力大。
我就这么说吧:把这些额外投入在一个女儿身上用来担心占用大脑CPU的算力,我拿去挣钱——
起码能挣出来俩儿子的彩礼。
习惯了红利,你是不知道自己在红利当中的。
但你用脑子一想,就能发现,红利到处都是。
所以下次你再被所谓的“打拳”困扰,你要想想:
也许我们不用去打拳去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时,那就是红利。
From:汪有/微博
整理发布:沈听白ID7219406
侵删致歉
从感受上来说,这是一个从感性上来对“性别红利”做出分析的人,从个人倾向上来说我认为是女性的可能性更大。文中提到的“困局”其实换成任何一个职业,任何一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局”。高中生一定要高考,去做那些不知所云的阅读理解,大学生一定要完成各种活动,工作了之后不能跟老板和同事起冲突,不然没好果子吃。各种各样的困局都是存在着的,只不过大家都清楚“要想获得,就一定付出了些什么”。
性别“困局”的不同之处在于,性别你无法改变。所以我可以理解文中的这种情绪。但同样的:男性被强迫发生性关系很难被当做强奸处理,男性对女性使用暴力会在舆论乃至司法上被当做侵害而不是防卫,更别提没有监控下的猥亵等事件了。这些也是女性的“性别红利”,也是男性的“困局”。
所以这篇文章...怎么说呢...可能对我来说唯一的用处就是明白了:有的人只会盯着对自己有利和有害的事情,而发生在周边的,其他人的事情,可能是视而不见,
也可能是真的看不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240117
惊了!能把m2接口的nvme转成显卡的pcie接口!
这简直是我理想中的形态啊!
包含电源价格不贵(也就400+,比1000起步的显卡坞良心多了!),无需为接口支付高昂的费用(雷点...呵呵呵),拆装不麻烦(后盖挫一搓就好了),最重要的是:几乎不会影响笔记本原始的性能,而且是包括使用方式在内的全方面性能。
不得不说,谢谢你,华强北。
(下一台笔记本方向选好了.jpg)
推荐一下这个轻小说
15岁的恐怖分子
https://www.lightnovel.us/cn/detail/984197
3h左右就能看完(有阅读长篇小说经历的人)
主要内容是犯罪相关,主要描述了罪犯的家庭和受害者的家庭。描述的矛盾和对抗并不十分激烈,同样文中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架空,所以并不是完全写实的类型。
不过由于小说全文不长,推荐看看
动漫电影“hello world”解析(含剧透)
如果没看过电影的话,不建议看解析(会降低惊喜程度),不过如果硬想看解析,那么在观看的时候记得不要去分析,看完之后再去细想。
故事的梗概是男主在主世界(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受到了某种伤害,而成为了植物人(剧中只是揭示了这一缘由,而并未讲述具体原因),女主为了唤醒男主,打算把量子计算机中男主的意识挪出来。而根据设定,一个是意识(剧中是灵魂)无法复制,无法模拟,并且为了完成这个转移,必要条件是“身体和灵魂无限接近”,也就是对象必须要做了跟失去意识前几乎一致的事情。对男主而言是拯救女主,对女主而言是爱上男主。也正是因为如此麻烦的前提条件,才会出现女主在月球基地里苏醒男主,男主为了苏醒女主进入更深层世界。
那么先对电影中出现的主要的两(三)个物体进行说明:乌鸦和书签
乌鸦是物理世界女主所变,我个人倾向认为物理世界是没办法进入数字世界的,只能通过乌鸦等具体形象来传递信息,但更多更大规模的修改世界具体情况是做不到的。
书签是数字世界的男主所持有的,在数字世界的女主(拥有的是更深层世界女主的意识)回到了深层世界后,为深层世界的男主回归起到定位作用。至于需要定位的缘由,是因为数字世界博士关闭了错误修正装置之后,深层世界开始变得有无限种可能,那么男主在返回过程中有可能进入的是任何一个世界,所以他如果想要回到原本那个世界(或者说有女主的那个世界),就需要一个锚点。
如果说看了第一段没理解的话,那么这里详细讲一下。
一共有三层世界,物理层,也就是戴眼镜的女主在月球基地苏醒男主所在的世界。数据层,也就是年长男主所在的世界。和更深层,也就是年幼男主所在的世界。
物理层的故事并没有描述,但是根据推理可以得知,男主在为了救女主的情况下脑死亡,于是女主想通过量子电脑来把某一个世界中的男主意识转移到物理层中的男主来。也就是故事主线里面数据层男主在做的事。只不过对比起男主更困难。首先,物理层女主应该是没办法直接将意识传输入数据层,不然不需要乌鸦这个形象。同样,自己也无法大规模修改数据层的数据情况,只能通过乌鸦的形象来赋予数据层乃至更深数据层中的意识以管理员权限,也就是那只手套。而男主之所以能进入更深层,是因为男主本身就在数据层,相当于数据的转移,也就是说只要做好了正确的对接即可。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修复系统的狐面能从量子电脑中跑出来:物理世界的量子电脑不需要考虑数据变成实体,所以没有做这一层的防护,而数据层是物理层的复现,所以也没有防护,这样一来,更深层的数据进入数据层也是可行的。简言之,我们所看到的整个故事剧情,都是数据层男主,想利用更深层的女主意识,来拯救数据层女主。最终的主线结局是更深层男主和数据层女主都进入了不存在系统的更深层(当然男主的意识随后就被转移到物理层来了)。
一些细节的解释
关于更深层的狐面为什么能进入数据层已经描述的很清楚了,现在主要讲一下乌鸦的几次操作。
首先是开头,乌鸦带着更深层的男主来到伏见稻荷就是因为物理层的女主知道数据层的男主会传送到那个位置,所以做出了这种引导。
乌鸦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开口讲话的,我的设想是乌鸦可以进行行为,但是一旦输入了信息,造成了数据层和更深层人对于自身认知的悖论,这一层的世界就会崩溃。所以乌鸦说话的地点是在更深层的男主穿越中途和穿越后进行交流,因为更深层男主的认知不会影响数据层本身的存在。
更深层男主在数据层拯救女主时没有用黑洞,手套(乌鸦)给出的理由是质量太大。这里考虑了史瓦西半径,给个好评。
最重要一个彩蛋:为什么最后女主都已经在月球上了,因为女主无法直接干涉量子计算机里的世界,而每一次重新恢复设定又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对于物理层的女主来说,她只能一次次的去微调,然后期待生成一个“为了拯救女主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男主。
最后,电影名叫hello world其实挺有深意的:整个电影可以看做一台运行着虚拟机的电脑,物理层的女主没办法变成程序去影响更深层,只能赋予某个程序管理员权限或者是一些简单操作。数据层的男主可以进入虚拟机,也就是更深层,而更深层的男主、狐面,也可以进入数据层。而每次运行花费的时间,还不如恢复备份,调整设置来的时间长。
太长不看版:不要盯着无职中的人渣行为进行批判.txt
都在讲lex的事件,正巧看的无职也关联着下架了,那我也稍微写两笔好了(洗完澡等头发干)
事先声明(防杠):不了解事件始末,没有去调查情况,仅描述我在观看部分录播剪辑和评论区后的感受。
单纯的就我看到的片段而言,尽管存在着情绪宣泄和骗氪等情况,但其行为并没有突破社会秩序的下限,即这种言论出现也不需要额外处理,交由当事人自行对线解决即可。所以如果真如某些情况所说,出现了网暴,人肉,恶意举报番剧的人,那么他们的行为是我们要抵制的。
不过就b站生态而言,引战和树立对立的言论并未得到较大的重视。以至于公众人物在表达自身观点时会因为和观众处在对立面而遭到围攻,这对于平台来说应该是避免的事情,而观众群体内“大量的低恶性违法违规事件”会对这名公众人物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然,如果存在着lex辱骂观众的情况,那就又要再重新讨论。不过简单说,就是罪有应得,但平台加剧了负面的情况,也有责任。
我最想吐槽的是“人们对于《无职转生》的认知”这一点
无职作为一部异世界穿越番,自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不过相比起其他作品的“后宫众多导致情爱部分纯粹是敷衍”,“战斗力崩坏以至于完全没有看头”,“男主沉迷升级都忘了老婆”等等等等偏差外,无职相对来说算是标准的:穿越->生存->升级->生活,主体架构而言没有偏差,那么故事性相对不错,自然会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
当然,关于男主和转生后及其父亲的行为和设定,自然是存在着争议的。我个人的理解是倾向于相信作者是想表达“因为环境的逼迫使得当事人做出了那样的选择”。对此可以从男主转生后的行为看出来:明明可以在异世界里,通过自身身份和经验来满足自己的性欲,但依旧是选择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而不是跟前世一样无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过如果说男主是人渣,所以这番有问题,那么水浒传,红楼梦中存在着大量暴力,封建腐朽的作品就没有问题吗?那更进一步,以恶人为主角,通过恶人的成功来揭示现实黑暗面的作品,它们有问题吗?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作品中形象的如何,而在于作者想表达什么。
问题在于这是轻小说,是讲故事赚钱的作品。
就像二刺猿的媚宅作品,古装剧有大量耽美原著改编的,这些元素是作者刻意为之?还是说利用这些元素来吸引更多的群体?那么《无职转生》也一样,主角是人渣的设定,到底是吸引更多的读者,还是说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个人觉得解读无非是两个方向:主角知道了什么,他/她是怎么去思考的;或者是主角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了什么样的事。那么无论如何解读,终究是要考虑结局(至少是阶段性总结),不然没有结果的故事作者也没办法写出主角的状态。那光从总结来看,主角在变好,在克制自己,在反省。那这就够了。不管是之前的变态,或者是转生之后的恶心行为,都是“过程”,这类作品不是法庭提交证据,过程的存在是使得故事的逻辑性完整,而不是表达作者的思想。当然,有那种大佬作者能把过程也调教的很好,但那种大佬有几个人?
综上,番剧撕逼不应该,作者表达能力不足,那就谁都不知道他/她想表达什么。个人理解可以有,但不要过分盯着局部,要从整体和脉络来分析。
#记录用# No.2
这段时间又在思考关于“国家公信力”的东西
国家的公信力是什么很简单:国家政府说一个事情,大家信不信,服不服,出了事怎么处理。但是国家公信力是怎么来的?
现代国家基本都是从集权制国家演变成民主国家(即使政体上并未表现为民主)。但是在权力的分布上,因为面对公共事件和暴力事件的需要,权力是相当集中的。其实从社会演变角度也可以看出人类群体中权利的演变方向,不过这里不作讨论。那么,这种相当集中的权力,在遇到违规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法律体系和人类共识而言,我们无法做到弥补恶劣事件造成的影响,甚至没办法降低恶劣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稳定,只能不断地进行妥协。而为应对妥协所需要的开支,将会尽可能地分担到每一个人身上。这也是税收在王朝末期会失效的原因:过于沉重的税会导致人民无法生存,期初出现逃税,逃役,最后发生暴乱。原因根本在于国家体制中存在着大量的掌握权力谋求利益的人,他们所获得的超额利益源自于自身的权力,而这些超额利益最终会通过某种形式转嫁到价值的制造者身上。
而现代国家依旧存在这个问题,并且由于国家公信力作用的强化(依托公共通讯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民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谋求利益的现象变得更多。尽管林子大了鸟变杂的现象无法改变,但杂鸟所产生的个别事件会极大的打击林子对鸟群的信任。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因为教育局要求学校对于舆情的管控,使得一旦有学生跳楼,校长的第一反应是控制舆论,平息事态,争取让事情不闹大。而这个过程中的欺瞒,使得学生会对所有类型的学校发布的消息不再信任。同时,一旦有家长去学校闹,学生也会天然的倾向“是学校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而导致的”,进一步恶化学校的舆论环境。正反馈的结果就是,学校面对各种存在危险的活动,如春游,激烈的体育对抗项目,则都是采取“能砍就砍”的策略。必须保留的项目,也都是在极度压缩学生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极高的安全性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样的一个结构,其结果就是天然的需要更多的价值。而人性的贪婪是极大的,当本国民众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增速无法满足预期时,权力的掌控者就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利润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严格的说这里是预期,不过由于得到这个预期的过程是感性的,所以使用了“欲望”这个感性的词来描述)。
德国的侵略,毛子的吞并,美帝的军事基地。其作用就在于避免自身的熵增。
我们开始熵增了,我们需要负熵。
从内部来?有人在这么干了,有的人手已经被砍断了,还有的手还在那
从外面来?美国的军事基地在那里。
或许可以考虑转变一下政治运行的模式?让政治脱离具体的社会运行,变成一个满足特定人群欲望的产物。
毕竟对于误判无罪人员的“国家赔偿”,这笔钱我觉得不应该纳税人来出。
希捷5T2.5寸盘简单小记
使用了坏道扫描(快扫)
没有完成,只进行了约25%,基本都是优秀,良好率约万分之五。
终止原因:发烫。
手边没有明确的温度计,但是手刚上去就发热,感觉温度应该是已经超过了50度。持续了一定时间后并没有降温的迹象,于是终止了扫描。
结论小记:根据网上的结果,很可能是因为希捷的品控不佳以及坏道快速扫描所带来的的共同结果。明天会在起床后再进行一次坏道扫描(慢扫),到时候再来汇报最终结果。希望今天最后断电时候的“哒哒声”不会造成影响吧。
ps:看了一晚上的硬盘解决方案,感觉比较靠谱的方案是使用铝盒子(指饭盒)自己改造来当硬盘盒,同时增加诸多鳍片散热器。正在考虑的事项是要不要干脆把硬盘立起来然后在两侧直接贴散热鳍片?(反正灰尘进不去没什么影响/大概)
小排球终于补完了(虽然早就追着漫画看完了)
不过动画制作公司的水准下降了好多orz
首先是前两张,很明显第一张是标准的叠手姿势在垫球,当时还很兴奋作画这么精良。但是在回忆的时候,日向的手只是并起来,并没有叠起来。这在训练的时候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一单养成并手不叠的坏习惯,就会容易在接球的时候散开,导致一传不到位。这一点上我是倾向于原作古馆老师没有亲身训练过所以并不清楚细节的缘故。
但是p3就nm离谱...居然让底线的司线来看球有没有出界。一般来说这种大型比赛都是四名司线,两名看边线两名看底线,这一球是主攻在双人拦网的情况下斜线改直线,所以判断的人应该是远处的红框里面的那名司线来判断有没有出边线(毕竟拐线球一般力气不大,都主要是看有没有出边线,而不会注重有没有出底线)。这种程度的细节明显是制作组对于排球了解的不充分(甚至比赛都没有认真的看过)才搞出这种事的。
总而言之,故事性很好,但是各种类似的小问题很多...当成一个很棒的小说来看就好了。
#记录用# No.1
跟一位长辈聊天,从对方的描述中获取了蛮多信息的。
首先是学习,新的信息总是有,问题在于使用的人,以及获取的方式。相对而言,渠道的掌控者总是能获取相对可信的数据,而局外人只能获取相对不可信的数据。当然基于统计学或者某些社会学的特点可以“弯道超车”,但本质上都是需要更多的投入。
而知识的学习类似,却不相同。计算机行业迭代快,需要学习的多。但同样的也会有“后来者居上”的情况。所以无须担心在计算机方向上出现类似机械专业的“先来的占坑,后来的打工”。只要行业还在发展,那么继续学习新东西并应用就是始终有市场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做出来的东西有价值)
先来的人总是会有优势,毕竟一遍开拓市场一遍优化产品这种福利,只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拥有。后来的人要么通过砸大量的资金来完成基础建设,要么然只能选择掀桌子:通过不遵守前人指定的规则从而实现不同维度力量上的对抗。
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某种形式的力量,但浪费的时光不会(指小说和番要少看,毕竟只是生活中的调剂)
刚刚回归,容我缓缓...